據媒體7月15日報道,國足原計劃在9月份的國際比賽日(9月1日至9日)安排集訓,并參加國際友誼賽。但由于未能獲世預賽附加賽資格,再加上中超聯賽在此期間有多場關鍵比賽,足協已考慮放棄國足集訓和熱身賽計劃。報道還稱,這也為國足選帥提供了充足的時間。
這一小段話字不多,信息量卻頗大,以下逐一解讀。
第一、聯賽3次中斷,收官之戰或提前一個半月
按照原賽程,中超聯賽第23輪(8月29日至31日)結束之后,因國際比賽日暫停,第24輪要到9月12日才重新開始,中間間隔了12天。
同理,第26輪(9月26日至28日)結束后,又是一個間歇期,第27輪于10月17日開始,中間間隔19天。還是同樣的原因,第29輪(10月31日至11月2日)結束后,聯賽中斷20天,收官之戰的第30輪直到11月22日才進行,8場比賽當天統一安排。
這就是所謂的原計劃,應該是按照伊萬的要求而制訂的,每期集訓(含熱身賽)時間都在2至3周。
如果像媒體說的那樣,既然國足不出線了就取消9月份的集訓的友誼賽計劃,第一次間歇期那12天還有必要保留嗎?
再看聯賽賽程,第23輪,所謂關鍵比賽,主要包括蓉城主場對海港、玉昆主場對亞泰、三鎮主場對申花、新鵬城主場對梅州、泰山主場對國安這5場,事關爭冠和保級;第24輪,同樣有多場與爭冠、保級相關的比賽。
理論上說,多幾天休息,更有利于球員的恢復。但無數的經驗證明,聯賽突然中斷,對球員的競技狀態同樣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比如,第23輪國安如果能夠取勝,幾天之后客場一鼓作氣拿下河南隊,就有可能繼續領跑積分榜。反之,經過長達12天的休賽期之后球員狀態全無,與河南隊之戰的結果就得打個問號了。這種情況,申花、蓉城、海港等有意爭冠的球隊、包括志在保級的球隊都適用。
而按照上述分析,原計劃3次中斷聯賽賽程之后,“多”出來的時間一共是51天。如果不中斷,意味著本賽季的中超聯賽至少提前一個半月于10月中旬就結束了。也許,后兩個間歇期會根據實際情況取消。但如果不呢,又一個支離破碎的聯賽豈不是很奇怪?
第二、國足選帥放一邊,國少選帥熱熱鬧鬧
最新消息,“國少選帥先于國足選帥開始”。
具體來說,東亞杯結束后,國足選帥被“正式提上中國足協的工作日程”。但在此之前,U15/U14國少主教練的選聘工作已經在開始。甚至相關計劃已經出爐:7月23日開始首輪篩選。目前已經有超過50人符合基本報名條件,包括不少于10名土帥;國足代理主帥久爾杰維奇將作為足協技術部專家而成為工作成員之一。現U15國少教練組長、西班牙人大衛-皮里如果有意帶隊,也必須報名參加本次選聘,等等。
另有消息稱,如果下一次國際比賽日還無法選出國足主帥,不排除久爾杰維奇“繼續‘代理’”的可能。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實在沒有找到合適人選,國足主帥就直接讓他干。當然,目前足協留用他的主要目的,據說是執教未來的U20國足(甚至有可能是目前安東尼奧帶領的U22國足、即未來國奧隊)。如果他擔任國足主帥,由于無法做到“一心二用”,只能二選一。
我就奇怪了:借用宋姓知名媒體人的話來說,從18強賽去年主場輸給沙特隊開始醞釀換帥,一直到伊萬下課、久帥臨時上課帶隊打完東亞杯,到今天,長達9個多月都沒換成。還不說中間又經過客場負印尼、國足徹底無緣2026年世界杯這個換帥“最佳期”,咋就都換不成帥呢?
要是今年9月沒換成、10月還是沒換成,拖了一年多,最后退而求其次讓久爾杰維奇擔任,這個工作效率應該怎么評價呢?要是真的“退而求其次”,這種對國家隊選帥的態度,又如何說服球迷和媒體?
多說一句可能不是太得體的話就是:U15再重要,畢竟也屬于國少系列,與成年國家隊相比,孰重孰輕,不是有桿秤嗎?國少選帥就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國足選帥就先放一放、冷冷清清呢,這不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嗎?
“醞釀”了大幾個月都沒有“找到合適人選”,可能還要繼續再“醞釀”。關鍵是,有可能需要一年多,全世界有哪個國家隊的選帥工程如此艱難、復雜的嗎?為什么,到了咱們這疙瘩,啥事都一拖再拖呢?難道事先都沒有備選方案嗎?
莫非,是嫌中國足球還不夠熱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