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熱愛單口喜劇的觀眾,我由衷地感嘆:沒有單口喜劇的夏天,就像付航缺少了「passion」,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好在愛奇藝《喜劇之王單口季》第二季出場就「開大」,不僅口碑爆棚,數據更是亮眼。開播24小時收獲微博熱搜126個,開播48小時愛奇藝站內熱度破8000,云合霸屏榜全網綜藝TOP2、云合霸屏榜熱播綜藝TOP2,豆瓣實時熱門討論TOP1,我的第一感受是「能超越第一季的,只有它自己」——
陣容上,48組新老面孔各有各的味道,往那一站就是一幅熱鬧的「單口喜劇群像圖」;團戰賽制和無限流決斗,逼著演員們打起十二分精神,現場觀眾的情緒也是一波高過一波;形式上更不設限,脫口秀、漫才、對口輪番登場;話題呢,從家長里短到現實議題,從女性心事到行業困境,全是演員們從日子里品出來的干貨,沒半句虛的。
并且,這一切設計不是散落的、孤立的存在,而是像齒輪一樣相互咬合、彼此作用,就像大鵬形容的,這就像一個「江湖」。
那么「喜單江湖」里,觀眾到底能看到什么呢?
團隊:不是孤軍奮戰,是搭伙搞事情
單口喜劇,并不只有「一人一麥」的形式。《喜劇之王單口季2》最不按套路出牌的就是團戰賽制,把48組來自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演員打散,重新分成6個小組。每組選手除了有獨立表達,還能在組隊創作里找到彼此的節奏支點,讓單口的「獨」與團戰的「合」擰成一股新勁兒。
這賽制的妙處,就像把一群各懷絕技的江湖俠客扔進同一個陣營——
你擅長用「生活敘事」講段子,我精于拆解「女性議題」,他拿手相聲里的「子母哏」,原本各有各的路數,如今必須要坐在一起琢磨怎么互相借力,然后打出一套漂亮的組合拳。
像小佳和楊蒙恩,一個溫聲講沉重話題,一個習慣犀利戳破真相;嘻哈和史研,典型的E人和i人結伴;劉旸和房主任,「喜劇教主」和大齡新人的搭伙。這些風格迥異的組隊一開場就吊足了觀眾胃口。
從前采片段看得出,沒人再執著于「我的梗必須最炸」,反而更在意「咱們這組的活兒能不能讓全場記一輩子」,這種把「我」變成「我們」的凝聚力,是團戰賽制最動人的地方。顯然,這樣的創作模式經歷融合重構,觀眾印象里單口喜劇的個人秀,其實已經升級成集體創作的試驗場
戰場:無限流「call out」決斗,玩的是心跳
有團隊,就有團戰。第一賽段的團隊火拼賽,可以稱之為「無限流call out決斗」。演員剛順利結束就可能被其他組直接挑戰,只有頂住一輪又一輪的攻勢,才能保住晉級名額。
王越就是在這場混戰里完成了令人驚嘆的「進化」。她段子里把月經比作「領導」——來時不打招呼、到點不走、讓人渾身不適,直接沖上微博熱搜,網友笑稱「終于有人把這事兒說得這么痛快!」。誰能想到,這個隨時笑呵呵的姑娘,敢在教主劉旸這樣的老炮兒表演后直接call out,還憑著一個精準戳中女性共鳴的梗,把場子炸得底朝天。新人敢拼、老人能接的氛圍,正是單口喜劇生命力的鮮活注腳。
楊天真形容王越,說她就像武林中冉冉升起的新星,干掉了成名已久的大俠。這話說到了點子上 ——在這個充滿火藥味的「戰場」上,資歷經驗從來不是護身符,觀眾前一秒還在為老炮兒的穩健表演鼓掌,下一秒就被新人的犀利段子征服。
而之所以說《喜劇之王單口季2》更像江湖,正是因為賽制里最真實的江湖氣,沒有永遠的常勝將軍,也沒有絕對的弱者,只要段子夠硬、夠戳人,新人能掀翻老炮兒,小眾風格能逆襲主流表達。每一次挑戰都在給觀眾的現場體驗層層加碼,笑聲里也有比賽的緊張感,掌聲中摻著驚嘆聲,這既是新賽制的「殘酷」,也是新體驗的「狂歡」。
情義:有笑有淚,這誰頂得住啊
和大多數觀眾一樣,第一期看得有笑有淚,朋友圈里也全是「笑著笑著就哭了」的感慨。
小北開場講家人的投資理念,門腔的「海派租房體驗」,李酌研的冷臉人設,每一個爆笑段子里都是極致的共情。就像演員們開場感嘆的,這一季演員整體實力更強了。
但笑著笑著,就有觀眾悄悄抹眼淚,因為演員總是能用輕松的姿態完成深刻的表達。
50歲的房主任,講出了脫口秀版「出走的決心」。一開始,觀眾被她逗得放聲大笑,自我定位是「村里的馬斯克」,和細狗身材的丈夫,過著吵鬧打架的婚姻故事;但不覺間,觀眾就品出了心酸和勵志:她是農村少有不放棄學習的知識女性,她是在婚姻里受盡委屈、拳腳但仍然奮力還擊的堅韌女性,她是一遍遍把自己和孩子從困境里拯救出來的獨立女性。歷經磨難仍向陽而生的勁兒,恰是單口喜劇能穿透生活陰霾的生命力所在。
所以觀眾的吶喊和流淚,不僅僅是為了段子本身,還有段子背后的情義——
2023年4月8日,不知道生日的她,因為正式簽約而獲得「新生」;
2024年4月8日,她帶著孩子結束婚姻,單口喜劇給了「破局」的底氣;
2025年4月8日,她經歷了平靜又幸福的一天,那是「回甘」,是勇敢者的獎勵。
嘻哈的舞臺同樣讓人震撼。曾經,她作為乘客幫女性空乘員搬過重行李,體恤里帶著一股出手相助的俠氣,不久后,「沒有義務幫非老弱病殘拿重物行李」的民航新規出臺;而這次她把目光對準高跟鞋與絲襪,大眾開始留意空乘員們最樸素的舒適訴求。慶幸的是,七月里有航空公司推行平底鞋制度的消息傳來,仿佛是對她持續發聲的溫柔應答。
從伸手相助到為空乘員群體發聲,嘻哈像一位低調又仗義的女俠。她在微博里寫道:「以前我們是怎么不被保護的,現在我就知道該怎么保護你們」。如今看來,那些從脫口秀舞臺擲出的段子,真的變成了照亮困境的光。就像她熱愛過的藍天一樣,既容得下飛機起落,也裝得下普通人的訴求 —— 一點點帶著溫度的改變,是讓觀眾笑著笑著就紅了眼眶的原因。
而比臺上表演更暖的,還有臺下沒被鏡頭全程記錄的瞬間??雌瑫涎輪T們說,女性創作者們湊在一起時,總是互相幫助。但這份情義,遠不止于女性之間,新老演員互相分享舞臺經驗,跨界演員間互相討教,都讓觀眾看到比輸贏更重要的是互助、是托舉。
精神:從小人物,到喜劇之王
就像周星馳電影里那些在市井摸爬滾打的角色,單口喜劇演員常說自己是「小人物」,可他們最牛的地方,就是能把小人物的日子變成段子,講著講著,一路成長為「喜劇之王」。
付航講生活里的犯傻瞬間,笑著笑著就讓人覺得「啊,我也這樣過」;嘻哈聊女性話題,爽利里帶著股子韌勁;良言一如既往地吐槽日常生活的雞毛蒜皮。他們的段子里不擺高大上的道理,全是生活里的實在事兒,卻戳中了無數人的心。
我想關鍵就在于,單口喜劇的精神,其實就是「相信每一個小人物都有無限可能」。
付航總說:我就是個愛琢磨日子的普通人,這份對生活的較真,讓他的段子有了接地氣但不俗套的力量;小鹿被稱為「無冕之王」,她把女性的細膩與銳利揉進段子,讓小眾視角有了大共鳴;龐博從演員變主持人,手里的話筒換了位置,那份對喜劇的熱乎勁兒卻沒變。
第二季的舞臺上,新人演員比例越來越高,這數字就像一聲響亮的吆喝:普通人講普通故事,本身就足夠精彩,重要的是敢于站上舞臺的精神。觀眾在彈幕里刷:「看他們在臺上發光,突然覺得自己那些趣事也能講成段子」「說不定我也能握著話筒站上去,誰知道呢,萬一也成了自己生活里的喜劇之王呢」。
根基:走出去,又走回來
看完第一期,除了被段子逗得前仰后合,我還在思考一個問題:單口喜劇,這樣旺盛的生命力從何而來?
能讓演員們在舞臺上言之有物、笑中有思的,終究要回歸到最樸素的土壤里去。而這土壤,正是遍布各地的脫口秀俱樂部與劇場,新人在這里練膽,老人在這里打磨段子,大家聚在一起,把小場子的笑聲攢成了大舞臺的底氣。
《喜劇之王單口季2》的舞臺上,我看到了這種「走出去,又走回來」的循環。演員從線下俱樂部走到線上熒幕,紅了之后卻始終惦記著那方小小的舞臺 —— 他們會定期回俱樂部演出,帶著新人一起打磨段子,把自己在大舞臺積累的經驗變成后輩的墊腳石。
這種雙向奔赴,讓單口喜劇的根須在行業生態里越扎越深。就像一棵大樹,俱樂部和劇場是土壤,演員是枝葉。土壤持續輸送養分,枝葉才得以舒展繁茂;而枝葉落下回歸土壤,又能反哺出新的生機。
這不僅是行業生態的良性循環,更藏著單口喜劇的傳承 —— 從生活里來,到觀眾中去,不脫離煙火氣,也為熱愛留著入口。而這,正是《喜單2》構建的江湖能夠熱熱鬧鬧「共生」下去的根本。
所以,如果有人問我為什么喜歡單口喜???我會指著屏幕說:答案就藏在《喜劇之王單口季2》里。那些被觀眾笑出的眼淚,那些后臺悄悄遞過去的改稿筆記,那些新人鞠躬時前輩眼里的笑意,早就把原因說透了。至于這季還藏著多少讓人拍腿叫絕的舞臺,我比誰都盼著更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