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專業是否適合自己、是否有動力在這個專業領域持續努力,考生更需聽聽自己內心的答案。
▲高考志愿填報備受考生和家長關注。圖/IC photo
文|公羽
各省高考投檔分數線正陸續公布。幾家歡喜幾家愁,不少老牌名校因為專業“過氣”導致投檔名次大幅下降,也有一些名不見經傳的院校突出重圍,讓考生和家長另眼相看。
據財經雜志報道,日前,江蘇省教育考試院公布今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類本科提前批次投檔線,上海海關學院兩個專業組投檔最低分分別是648分和657分,遠超部分985、211高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其中物理類657分對應省排名2618名,比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部去年在江蘇最低投檔名次還要高出近50名。
根據上海海關學院招生工作人員的說法,“如果想進海關,除了我們學校,基本沒有別的選擇了”。由于考公考編優勢明顯、畢業后更有機會獲得一份穩定且體面的工作,該校被考生和家長視作了“香餑餑”。
“考編專用校”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當然不失為一個務實選擇,應該對考生的選擇報以理解。但這種選擇是不是一個最優解,恐怕也不能一概而論。
一方面,高校在提前批次投放的專業較為特殊,往往要服務于特定的政策需要。上海海關學院是海關總署唯一直屬的本科高校,自然也承擔定向輸送高級海關人才的使命。從公布的數據看,該校2025年海關管理、海關稽查、海關檢驗檢疫安全等提前批專業畢業生,進入海關系統的比例均超過八成。
而該校法學、國際貿易等普通批專業的畢業生則少有能進入海關系統的。另外,其他高校也有大量畢業生進入海關系統。說白了,該校提前批幾個限定專業的就業數據,并不能全面、客觀地體現一所高校畢業生的總體就業情況。一些考生和家長把特定專業考公考編的優勢理解為全體學生享有,甚至是學校“包分配”,誤解就太大了。
另一方面,即使在報志愿時就奔著這幾個特殊專業的就業前景去,仍然有不可忽視的潛在風險。拿政策變動來說,這些年,從國家到地方都對公務員、編制系統做出了大量大刀闊斧的改革,準入門檻放寬或收緊,都會對一批學生產生影響。前幾年多個省份不再將國外高校畢業生納入定向選調計劃,也打了不少學生和家長一個“措手不及”。
更重要的是,在越是小而專的高校里,專業糾錯的成本越高。這意味著,一些受家長或社會意志影響填報志愿的學生,如果在進校后發現自己“志不在此”,可選的退路就極為有限了。
在這幾年的招生改革中,不少高校推出了先進校按大類專業學習、一年后再分流的試驗班模式。盡管評價褒貶不一,但多數考生和家長都認同,試驗班模式能讓學生充分試錯,具體了解每一個專業再做更合理的選擇,相比填報志愿時“一錘定音”,對人的個性化發展也更有益處。
每年高考后,輿論中總會有“選學校還是選專業”的爭論,其中理性的聲音都會勸考生多考慮自身的情況,并將目光放得長遠些。但一些考生和家長容易被社會評價和眼下的就業熱門牽著走,直到畢業時才發現對專業的想象與現實相去甚遠,也在無形中放棄了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的機會。
就以這兩年大熱的計算機專業為例,不少高校為了迎合考生和家長紛紛擴招,分數線也連年水漲船高。但技術的任何一次革命性升級都可能淘汰一大批現有的專業和崗位,計算機的賽道在4年乃至6年之后會不會飽和、被沖擊后怎樣轉型……這些問題,卻鮮有考生和家長去思考。
說到底,報考所謂“考編專用校”沒毛病,這是成年人及其背后家庭做出的理性選擇,但也必須認識到,高考志愿只提供了一個起點、一個平臺和一個機緣,相比他人和社會的看法,一個專業是否適合自己、是否有動力在這個專業領域持續努力,考生更需聽聽自己內心的答案。
撰稿 / 公羽(學者)
編輯 / 柯銳
校對 / 張彥君
歡迎投稿: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xjbpl2009@sina.com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并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注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后支付稿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