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藏南路的逸桂禾面館近日因“老板燒”系列澆頭面登上熱搜,其中“五福臨門”套餐標價1588元,另加10%服務費,總價逼近1750元。這一價格是店內普通陽春面(29元)的55倍,也是2017年同款面條(13元)的120倍漲幅。菜單顯示,“老板燒”系列的其他澆頭如炒腰花、紅蝦醬河蝦仁也分別定價269元和399元,均需額外支付服務費。盡管商家強調“明碼標價”,但消費者實際體驗與價格是否匹配,成為爭議焦點。
從歷史數據看,逸桂禾的價格上漲軌跡清晰。2017年陽春面售價13元,2021年漲至19元,取消服務費后微調至22元,而如今搬遷至新址后已達29元。相比之下,附近肇周拉面的招牌牛肉面定價26元,且午市座無虛席,與逸桂禾早8點空無一人的場景形成反差。高價并未帶來相應服務提升:店內裝修普通,未提供專屬服務或特殊食材說明,僅以“老板親自下廚”作為加收服務費的理由。
消費者反饋呈現兩極分化。部分顧客認為面條口感“有彈性”,生切面(7元/斤)性價比尚可,但“老板燒”的價格已脫離日常消費范疇。更多人選擇用腳投票——購買生面回家自煮,或轉向隔壁人均20元的面館。值得注意的是,逸桂禾并非首次因定價引發爭議。2021年該店曾因強制收取10%服務費被市場監管部門調查,整改后雖取消服務費,卻通過漲價變相轉移成本。
高價餐飲現象在上海并非孤例。此前有餐廳以“大象糞便咖啡”“24K金箔牛排”等概念吸引眼球,但逸桂禾的特殊性在于,它將傳統家常的陽春面包裝成奢侈品。陽春面本以醬油、蔥花、細面為基底,是上海弄堂文化的象征,如今卻被賦予“五福臨門”等華麗名目,價格遠超食材成本與功能價值。
市場反應或許是最直接的答案。開業三十余年的老店肇周拉面以穩定客源證明,上海消費者更看重“實惠”與“值當”。華師大周邊3元的陽春面、5元的蔥油拌面生意火爆,進一步印證親民定位的生命力。逸桂禾的定價策略更像一場商業實驗:用話題性換取短期流量,但長期依賴少數“獵奇”顧客,難以支撐日常運營。當一碗面的價格等同于普通人半月餐費時,其價值已非味覺體驗所能衡量,而是淪為符號消費的載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