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引發的通脹開始顯現,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也在減弱,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被罷免的可能性卻越來越大。
當地時間7月15日,共和黨議員Anna Paulina Luna在X平臺發布推文稱:鮑威爾即將被解雇。
同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的遴選程序已正式啟動。
此言一出,在預測市場平臺Polymarket上,關于特朗普解雇鮑威爾的押注概率直線飆升,在短短四小時內從16%一度激增至26%。
投行警告稱,如果鮑威爾“被炒”,將給金融市場帶來巨大沖擊,可能引發比20世紀70年代尼克松干預美聯儲時更糟的后果,美元和美債市場將雙雙“崩潰”。
美聯儲主席候選人遴選工作已啟動
美國勞工統計局于當地時間7月15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6月CPI同比上漲2.7%,高于市場預期的2.6%,環比上漲0.3%。
芝加哥Stifel Nicolaus經濟學家勞倫·亨德森(Lauren Henderson)指出,6月的CPI數據表明關稅引發的通脹開始顯現。她警告稱,“市場現在預計,美聯儲將不得不在更長時間內維持較高利率,2025年降息窗口正在逐步關閉。”
彭博經濟研究美國團隊預測,2025年美聯儲僅在12月降息一次。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FedWatch工具顯示,投資者對美聯儲在7月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預期升至97%,而9月降息的可能性則從60%以上大幅跌至接近50%。
降息預期的降低,讓鮑威爾的位置更加不穩。四川大學國際經濟學教授、美國國務院Fulbright項目研究學者龔秀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指出,迄今,美國核心CPI已連續5個月低于預期,鮑威爾領導下的美聯儲功不可沒。“但也正因為如此,特朗普更希望降息來刺激經濟增長和緩解債務壓力。”
當地時間7月15日,美國財長貝森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關于確認下一任美聯儲主席候選人的程序已經啟動,美聯儲內部和外部都有很多優秀的候選人。貝森特參與了決策過程,但(美聯儲主席的任命)將由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
同日,共和黨議員Anna Paulina Luna在X平臺發布推文稱:鮑威爾即將被解雇。
解雇鮑威爾的“突破口”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為美聯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負責對美國貨幣政策作出關鍵決策。FOMC由12名成員組成,包括7名美聯儲理事和5名地區聯邦儲備銀行行長。
美聯儲主席與其他票委票權相等,在利率決議上“一人一票”,美聯儲主席并不具備“一錘定音”的絕對權力,但他可以通過設定議題和控制討論的節奏來影響討論結果。作為議題設定者,美聯儲主席負責安排議程,即先討論什么,重點是什么,如何組織發言,其發言可能會影響其他委員的傾向。
需要明確的是,美聯儲的所有理事都是由美國總統提名,經過國會確認后才能上任。每位理事的任期為14年,到任后不能連任。理事一旦上任,美國總統沒有權力罷免,除非理事出現嚴重錯誤,那也需要國會三分之二的成員投票通過。在美聯儲111年的歷史上,從未有過一名在任理事進入被罷免的程序,更不用說真的被罷免。
然而,特朗普政府近日似乎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上周,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拉塞爾·沃特就美聯儲大樓“奢華的25億美元翻修工程”嚴厲質詢鮑威爾。針對沃特的指控,美聯儲則予以反駁,稱這是上世紀30年代建成的總部首次全面翻修,需要處理“遠超預期的污染及滲漏等問題”。
這場爭議一度還引發出“鮑威爾即將辭職”的消息,但美聯儲迅速辟謠,稱“鮑威爾未提出辭職,也無意提前離任”。
13日,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Kevin Hassett)稱,若有正當理由,特朗普有權解雇鮑威爾。他同時表示,特朗普是否會因“超支7億美元”解雇鮑威爾,“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聯儲對沃特質詢的回應”。
哈塞特目前被視為美聯儲下任主席潛在人選之一。而同樣為潛在主席候選人的美聯儲前理事凱文·沃什同一天在電視節目中稱,“美聯儲已迷失了方向,需要改朝換代。”
鮑威爾“被炒”后果比尼克松危機更嚴重,美元和美債將雙雙“崩潰”
美國白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德意志銀行發給每經記者的報告中,全球外匯策略主管喬治·薩拉維洛斯(George Saravelos)明確表示,“鮑威爾的卸任將是未來一個月被低估的最大的風險之一”。
如果鮑威爾真的卸任,市場將面臨什么?
龔秀國向每經記者表示,如果鮑威爾被罷免,可能引發市場對通脹的擔憂,可能導致美元信用和美元走弱,美債收益率上升(價格下跌),美國股市再進一步升高。“短期內可緩解債務壓力,但長期可能加大債務危機爆發風險。”
喬治·薩拉維洛斯預測稱,如果特朗普強行解除鮑威爾職務,美元和債券市場“都可能崩潰”,“市場將在24小時內做出劇烈反應”,其中美元貿易加權指數可能下跌3%至4%,而10年期以上的美債收益率則可能飆升30至40個基點。而且,其后果將遠遠超出美國國界。
薩拉維洛斯認為,罷免美聯儲主席的破壞性將遠超20世紀70年代尼克松總統干預美聯儲的時期,因為當前美國的“雙赤字”和負對外資產頭寸規模遠超預期,資本市場更為開放,且全球匯率系統已轉變為自由浮動制,這些因素都預示著全球經濟將比“上世紀70年代更加動蕩”。
荷蘭國際集團(ING)分析師帕德里克·加維(Padhraic Garvey)則指出,若鮑威爾在2026年任期結束前被迫卸任,美聯儲的政策前景將發生實質性轉向。短端美債收益率將在寬松預期推動下迅速回落,而長期利率則可能因通脹風險重估而走高。2年與10年期美債利差有可能擴大至200個基點以上,接近1980年代的極值水平。
7月15日與此同時,30年期美債收益率升破了標志性的5%關口,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漲6.4個基點,至4.487%,連續四天走高,觸及6月11日以來的最強水平。
鮑威爾被罷免還可能引發美元新一輪結構性拋售浪潮。加維表示,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核心依賴并非美國財政狀況,而是美聯儲的獨立性。一旦這一制度基礎動搖,美元將面臨大規模資本流出。他預計,歐元兌美元匯率在事件發生當周內可能上漲逾4%,突破1.25關口,而美元兌日元則可能迅速跌向135。
歷史亦提供了警示案例。2021年,土耳其總統罷免央行行長納吉·阿巴爾(Naci Agbal)后,土耳其里拉在數日內貶值15%,隨后兩年內累計貶值幅度接近60%。雖然美聯儲制度更為穩固,但一旦政治干預成為現實,全球資產價格將圍繞“信任危機”展開重估,美元亦難以獨善其身。
美股的情況可能更加復雜。ING分析師帕德里克·加維指出,市場初期或因避險情緒上升轉向安全資產,導致股市遭遇拋售。但隨后可能迅速反彈,因為投資者可能將其解讀為大幅降息即將到來的信號。
Cresset Capital首席投資官杰克·阿布林(Jack Ablin)則持更為謹慎態度。他認為,雖然初期的降息預期可能對股市構成支撐,但長期利率的持續上行將逐漸形成壓制。“一開始股市可能表現不錯,但我認為,這終將加速全球投資者將資本撤離美國的趨勢,”阿布林表示。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