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暉
國務院已關注到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內卷”現象。
7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的一項議程,就是“聽取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秩序情況的匯報”。
近年來,汽車行業的“內卷”多次登上“熱搜”。競爭是市場經濟最基本的運行機制,但“內卷式”競爭是一種圍繞特定市場空間的低質競爭、重復競爭。
過分“內卷”,從小處看,傷害了車企自身,導致一些車企“越賣越虧”,同時還容易導致產品質量降低、服務劣化,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集團承壓等;從大處看,損害的是我國產業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也不利于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會議提到,“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
近期,國家部委已經多次發聲。此前,工信部部長李樂成召開的黨組會議提到,扎實推進3項集中整治,其中一個就是“綜合整治新能源汽車行業‘內卷’問題”。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要著眼于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針對該產業領域出現的各種非理性競爭現象,堅持遠近結合、綜合施策,切實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秩序。
如何遠近結合、綜合施策?會議提到:
要加強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強化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督促重點車企落實好支付賬期承諾。
要著力健全規范競爭的長效機制,加強行業自律,更好發揮標準引領產業升級作用,引導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提升質量等增強競爭力。
“規范賬期”是近期國家部署整治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的重要手段。
這些年來,“價格戰”多次席卷我國汽車市場,導致車企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一些車企為降低成本放緩了支付貨款的節奏。而車企拖延供應商賬期,又加劇了我國汽車行業的“內卷式”競爭。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競爭壓力從整車向產業鏈環節傳導,出現了供應商貨款支付賬期加長、資金周轉困難等現象,不利于產業技術創新和健康可持續發展。”
政策“紅線”已經劃出。
日前,修訂后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公布,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條例明確,大型企業應當自貨物、工程、服務交付之日起60日內支付款項;規定不得強制中小企業接受商業匯票、應收賬款電子憑證等非現金支付方式,不得利用商業匯票、應收賬款電子憑證等非現金支付方式變相延長付款期限。
近期,一汽、東風、廣汽、賽力斯等17家重點車企作出“供應商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的公開承諾。
需要說明的是,遵守60天賬期承諾,雖然在短期內現金流管理可能承壓,但長期看,卻有助于其擺脫依賴擠壓供應商賬期的低效競爭模式,實現供應鏈生態的健康發展。
承諾,關鍵在落實。國務院要求,督促重點車企落實好支付賬期承諾。
一些動作已經展開。7月9日,工信部在“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臺”開通“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線上問題(建議)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業有關問題建議。
“卷”價格沒有出路,真正的出路何在?
國務院已經給出了答案——“引導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提升質量等增強競爭力”。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