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份合法合規信息核查證明文件,意味著什么?對于幾年前等待上市的合合信息來說,這意味著需組建10人的證明專班,耗費一年時間及數十萬元成本。
如今,這些時間跨度極長的繁瑣工作已經不再是企業辦事的絆腳石。隨著“高效辦成一件事”不斷推行,這項工作如今只要1名專員、花上十幾分鐘就能完成。
如此顯著的變化,是由什么驅動的?
答案是一份2024年1月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文件——《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這份文件提到,要通過讓線下辦事“只進一門”,線上辦事“一網通辦”,企業和群眾訴求“一線應答”,提升企業和群眾獲得感。
很快,同年7月第一批“一件事首推”。13個事項覆蓋企業從準入到注銷、個人從出生到退休的全生命周期。一年來,“半個月到三天”、“幾個月到一天”的變化案例比比皆是。
而就在近期,“高效辦成一件事”2.0橫空出世。這次又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01 “多份文”變成“一件事”】
過去,企業和群眾辦事常常面臨“證明圍城”——材料重復交、部門反復跑、流程多頭管。一個簡單的業務,可能需要跑多個窗口,提交多份材料,等待多輪審批。這種碎片化的服務模式,不僅耗時費力,還容易因信息不對稱導致辦事受阻。
錨定這一痛點,一年多來“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以小切口推動政務服務理念轉變、流程重塑、部門協同,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都能感受到“水溫變化”。
越來越多人在主業之外選擇開小店作為副業。過去辦理各種手續總是關卡重重,但現在情況大不相同。
在貴州,以往需要分別辦理的食品經營許可證、消防安全檢查等事項,現在通過“云勘驗”系統實現了聯合踏勘。工作人員還可以線上簽名確認檢查結果,自動生成檢查表格,還能直接把結果推送給申請人,省去了很多來回跑的麻煩。
食品行業從業者的健康證明對于經營活動很重要。在四川,在集成國家規定的事項基礎上,將辦理食品行業從業人員預防性體檢合格證納入聯辦事項。在當地,開餐飲店只需要一張電子申請表,就能推動共享數據自動調用、個性信息自行填報,已經辦過健康證的人,只要輸入身份證號就能自動核驗,不用再提交一堆材料。建設開辦餐飲店“一件事”電子申請表單,實現申請單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信息免填寫。
不只是小店受益,大企業也感受到了變化。
甘肅省加強信用信息共享與應用,推行經營主體以專用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暨企業上市合法合規信息核查“一件事”改革,實現全程“零填寫”“零材料”“零跑動”“零審批”“零等待”,已經用2.13萬件次的專用信用報告,幫企業省下了25萬多份證明。據悉,截至目前已為企業辦理專用信用報告2.13萬件次,替代25.8萬份證明。
浙江一家集成電路企業上市時,原本要跑19個部門開證明,花一個多月時間,現在各部門線上聯動審批,平均2天就能搞定。
老百姓辦事也更方便了。
海南把教育、公安、人才等多個部門的數據打通,啟用全省統一的招生入學服務平臺,現在家長給孩子報名上學,系統會自動核對戶籍、婚姻、社保、高層次人才證明等信息,最快1分鐘就能完成申請,只要填一張表、交一套材料,完全不用跑現場。
現在,一張浙江的社保卡,不僅能看病買藥,還能用來坐公交、逛景區、領補貼等。在浙江,有154個服務事項支持社保卡通用,200多項補貼直接打到卡里,154個居民服務事項已支持全國社會保障卡通用,200余項補貼通過社會保障卡直達個人,全省1200多個文旅場所都能用,其中239個景區還能享受優惠。
“國內越來越多‘無證明’城市涌現。”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馬亮在近日接受采訪時感嘆。
【02 從攻堅到提效】
歷經一年的實踐,讓企業和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被進一步摸清。各地思路更加清晰。今年,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落到實處的步伐明顯變得更快。
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高效辦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點事項清單》。
在剛剛過去的兩個月內,關于“高效辦成一件事”已經有多個動態。
5月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解決企業反映突出的堵點卡點問題。
6月底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常態化推進機制進行了部署。
最重磅的則是7月8日國務院正式發布的《關于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項目常態化推進機制的工作意見》(以下簡稱“《工作意見》”)。
這個針對下一步工作的綱領性文件中,有不少值得注意的亮點。
其一,是要給出三種類型的清單:明確經營主體和個人全生命周期重點事項總體清單、發布年度重點事項清單、探索特色事項清單。
隨著國務院將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清單逐步列出,地方上就有了基本的行動方向,能夠按照一致的方向推進。而特色事項清單則提到,探索特色場景,還要推動銀行、醫院、電信等企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事項納入“高效辦成一件事”,這也邁出了很大一步。
其二,則是打通部門、數據共享。
《工作意見》強調跨部門協同,明確業務規范、系統對接、數據共享等職責分工,強化條塊聯動。
為什么這個變動如此重要?原因很簡單,數據的流動事實上是“高效辦成一件事”得以實現的第一步;而部門間協同做好協同,則是數據能夠充分流動的必要條件。
如果把目光拉得更遠,會發現,這些變化背后的本質,是時代變了。在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和監管平臺運營中心宣傳總監郝菁看來,“高效辦成一件事”不僅是數字政府的一個抓手,更是當下中國發展的一種理念。
在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如何通過服務好企業和個人來激發整個社會的活力,是目前的必答題。
而“高效辦成一件事”對政府、企業和個人帶來的效益提升肉眼可見。
對于個人來說,有更多時間越過“我媽是我媽”的證明難題,將時間投入到個人發展。
對于企業來說,不但節省了辦事成本;還省去了過程時間、精力等隱形成本,最終,這些成本都會作用到企業運行本身,通過效率提升幫助企業增加營收利潤。
提質增效的本質,是為社會釋放更多時間與資源,尋找增長的答案。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