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試就撕書?不是叛逆,是學(xué)生心理壓力的 “爆炸式釋放”
中考結(jié)束那天,很多學(xué)校發(fā)生的同樣的景象,校門口飄著漫天紙頁。穿校服的孩子們站在臺階上,把試卷、練習(xí)冊一頁頁扯下來往空中拋,有的邊撕邊喊,聲音里帶著哭腔,有的蹲在地上撿碎片,手指被紙張邊緣劃出血也沒察覺,只是機械地重復(fù)著撕紙的動作。保安師傅在一旁嘆氣:“每年都這樣,攔也攔不住。去年有個女生把筆記本撕成條,說‘這些公式總算不用背了’,聽得人心頭發(fā)酸。”
這場景總被當(dāng)成 “青春期叛逆”,家長們要么皺眉訓(xùn)斥 “不愛惜東西”,要么無奈搖頭 “孩子太浮躁”。但青島飛米粒青少年心理咨詢的咨詢師卻不這么看:“撕書時飛散的紙頁,更像是積壓了太久的壓力在‘爆炸’。” 他們接觸過很多類似的孩子,那些撕得最狠的,往往是平時最 “懂事” 的 —— 考試前會把錯題本整理得整整齊齊,連頁腳都對齊;熬夜刷題時連翻書都怕吵到家人,特意在書頁間夾上軟布減少聲響。
一、那些藏在紙頁里的壓力,早就發(fā)出過信號
上周在青島飛米粒心理咨詢,有位媽媽說兒子考完期末試,把書包里的課本全倒在地上,用腳碾了好幾下。“小學(xué)時他連作業(yè)本都舍不得折角,現(xiàn)在怎么變成這樣?” 咨詢師讓她回憶孩子考前的狀態(tài),她才想起:那段時間孩子總說 “頭暈”,寫作業(yè)時鉛筆芯斷得特別勤,一天要換五六次;有次半夜起來喝水,發(fā)現(xiàn)他對著錯題本發(fā)呆,眼眶是紅的,桌上的臺燈調(diào)得特別暗,像是怕被人發(fā)現(xiàn)。
這些細節(jié)其實都是壓力的 “暗號”。就像很多學(xué)生考前會反復(fù)檢查文具,把筆芯一根根排好,橡皮切成規(guī)整的小塊,不是細心,是焦慮到必須做點什么才能安心;有的孩子總說 “這題我會,就是沒時間寫”,其實是緊張到大腦空白,握著筆的手一直在抖;還有的把試卷折成小方塊塞進口袋,攥得皺巴巴,邊緣都磨出了毛邊 —— 那些沒說出口的 “我好累”,最后都變成了撕書時的 “用力”。
心理學(xué)里的 “壓力累積效應(yīng)” 說,人的情緒像個氣球,每次考試前的熬夜、錯題帶來的挫敗、家長嘴里的 “再努努力”,都是往氣球里吹氣。平時吹得太滿,考完試的瞬間,緊繃的弦一松,就忍不住想找個出口 “爆破”。撕書不是破壞,是氣球太脹時,孩子能找到的最直接的放氣方式。就像有個孩子在咨詢時說的:“撕書的時候,感覺腦子里嗡嗡的聲音突然停了。”
二、為什么 “懂事的孩子” 反而更容易 “爆發(fā)”
青島飛米粒青少年心理咨詢的團體輔導(dǎo)課有個小游戲:讓孩子們用積木搭 “自己的壓力”。那些平時被夸 “省心” 的孩子,搭出來的積木塔都特別高,搖搖欲墜,底下的支撐卻很單薄。有個女生說:“我不敢說累,媽媽總說‘你看隔壁某某,每天學(xué)到十二點’,我要是說累,就好像做錯了什么。” 她搭的塔最頂端,放著一塊寫著 “三好學(xué)生” 的小牌子,牌子歪歪扭扭,像是隨時會掉下來。
這些孩子習(xí)慣了把情緒藏起來。考試前哪怕發(fā)燒到 38 度,也會說 “我能堅持”,裹著厚外套去學(xué)校,怕耽誤復(fù)習(xí);拿到不理想的成績單,先道歉 “我沒考好”,低著頭聽家長數(shù)落,其實手指已經(jīng)把成績單捏出了坑;家長說 “別玩了快去學(xué)習(xí)”,哪怕剛想開口說 “我想休息十分鐘”,最后也咽了回去,默默拿起書包走進房間,關(guān)門前還不忘對家長笑一下。他們像個密不透風(fēng)的罐子,壓力越積越多,直到考完試的某個瞬間,被一根稻草壓垮 —— 可能是一張寫滿紅叉的試卷,可能是家長一句 “這題怎么又錯了”,最后都化作撕書時的眼淚和吶喊。
有位爸爸在咨詢時恍然大悟:“兒子撕書那天,我還在說‘考成這樣還好意思瘋’,現(xiàn)在才明白,他是在跟我說‘我撐不住了’。” 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疲憊,早就刻在了孩子疲憊的眼神里、發(fā)緊的嘴角上,只是我們總以為 “孩子懂事就不會累”。就像有個孩子在日記里寫:“我笑的時候,其實心里在哭,可沒人看出來。”
三、為什么考試成了壓力的 “引爆點”
考試本身就像一個巨大的壓力 “放大器”。從考前一個月開始,倒計時牌上的數(shù)字每天減少,課桌上的試卷越堆越高,老師在課堂上反復(fù)強調(diào) “這道題必考”,家長飯桌上的話題永遠繞不開 “這次要考多少分”。有個初三學(xué)生說:“每次看到日歷翻到考試那周,心跳就像打鼓,晚上躺床上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
更讓人窒息的是 “比較” 帶來的壓力。班級群里時不時彈出的 “某某同學(xué)又做對了難題”,親戚聚會上 “誰家孩子考了年級前十” 的閑聊,甚至連校門口的光榮榜,都像一根根刺扎在孩子心里。青島飛米粒青少年心理咨詢的咨詢師說:“很多孩子不是怕考試,是怕考不好后面的失望眼神。” 就像有個女孩撕書時說的:“我不想讓媽媽再拿著我的試卷嘆氣了。”
考試結(jié)束的瞬間,所有的緊繃突然失去了支撐。之前為了考試強撐的那股勁一下子泄了,積累的情緒找不到出口,只能通過撕書這種激烈的方式釋放。就像拉滿的弓突然松手,箭會飛出去,而那些被壓抑的情緒,就順著撕書的動作噴薄而出。
四、比起阻止撕書,更該做的是 “提前留個出口”
青島飛米粒心理咨詢的咨詢師常給家長一個建議:別等壓力 “爆炸”,平時就給孩子留個 “放氣閥”。有個家庭的做法很值得借鑒 —— 他們在陽臺裝了個 “情緒垃圾桶”,孩子可以把不想看的試卷、寫砸的作文扔進去,每周五晚上全家一起 “處理”:要么撕碎扔進垃圾袋,要么折成紙飛機放飛。“現(xiàn)在考完試,孩子再也沒撕過書,他說‘平時該扔的都扔了’。” 那個垃圾桶后來貼滿了孩子畫的笑臉,成了家里特別的風(fēng)景。
還有個簡單的方法:考完試別急著問成績。帶孩子去吃頓他愛吃的,路上聽他吐槽 “數(shù)學(xué)最后一題超難,我算了三遍都不對”“監(jiān)考老師總盯著我,筆都差點掉了”,哪怕說的都是 “沒用的廢話”。有位媽媽試過這樣做,孩子突然說:“其實我不想撕書,就是覺得沒人聽我說話。” 有時候,被看見的壓力,就不需要用極端的方式釋放了。
青島婚姻情感咨詢中心的一個案例可以給家長一些啟發(fā):有個家庭每天晚上留十分鐘 “吐槽時間”,孩子可以說任何不開心的事,家長只聽不評價。剛開始孩子沒什么說的,后來慢慢愿意開口,從 “同桌借我橡皮沒還” 到 “老師今天批評我了,我有點難過”。期末考完試,孩子只是把試卷整理好放進柜子,說 “終于可以好好玩了”。
青島飛米粒青少年心理咨詢多希望在考試以后看到的這樣的場景,撕書的孩子少了很多,校門口多了幾個家長,有的幫孩子抱著一摞書,有的在給拋紙頁的孩子拍照,笑著說 “慢點扔,別劃到手”。有個戴眼鏡的男生,把最厚的練習(xí)冊遞給媽媽:“這本留著吧,里面有我畫的小恐龍,是我累的時候偷偷畫的。” 他媽媽接過來,小心翼翼地放進包里,手指輕輕拂過封面 —— 那些沒被撕碎的紙頁里,藏著被理解后的柔軟。
其實孩子都懂 “撕書不對”,只是壓力太大時,他們還沒學(xué)會更成熟的宣泄方式。就像青島飛米粒心理咨詢的咨詢師說的:“比起阻止他們撕書,不如教會他們‘怎么不把情緒憋到必須撕書的地步’。”
如果家里有考完試情緒反常的孩子,不妨試試陪他一起整理書桌,聽他說說那些難搞的題目、討厭的補習(xí)班,甚至可以和他一起撕幾張沒用的草稿紙。要是發(fā)現(xiàn)孩子總把 “累” 掛在嘴邊,或者失眠、沒胃口,別大意,青島飛米粒心理咨詢、青島飛米粒青少年心理咨詢的大門隨時敞開 —— 讓專業(yè)靠譜的人幫孩子找到更溫和的 “放氣閥”,比事后批評 “不懂事” 有用得多。畢竟,被好好對待過的壓力,從來不需要用撕裂來證明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