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北京一間病房內,一位老人靜靜地走完了她75年的人生旅程。
沒有隆重的儀式,也沒有大肆張揚,只有一份簡短的訃告悄悄流出。
可令人驚訝的是,她臨終前的一個決定,讓外界議論紛紛——
她沒有把財產留給兒子,而是交由演員胡歌處理。
這一消息傳出后,不少人困惑:她與胡歌素無親緣,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她的親生兒子呢?
當我們走近這位叫張少華的老人,重拾她從戲臺到熒屏,從母親到“丑娘”的一生。
應該就會理解,那個看似出人意料的決定,其實源于她內心最真摯的溫柔與清醒。
01 因貧從藝,13歲踏入戲班子
張少華出生在1946年的北京,家中兄弟姐妹多達九個,生活貧寒,食不果腹是常態。
父親在她3歲那年撒手人寰,母親無力獨自撫養九個孩子,張少華便被送到奶奶家生活。
奶奶愛聽戲,也把小孫女帶進了戲曲的世界。張少華聽得多,模仿得快,慢慢竟唱得有模有樣。
13歲那年,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她決定考入評劇學校,學習唱戲。
不是出于熱愛,而是想靠這門手藝養家糊口。
在戲校一學就是六年,張少華先學青衣,后轉彩旦和老旦,樣樣精通,功底扎實。
后來,她進入了中國評劇院,成為一名真正的戲曲演員。
那時候,她常與趙麗蓉搭檔上演《楊三姐告狀》《花為媒》,臺上一笑一顰,臺下滿堂喝彩。
02 中年轉行,熒屏初露鋒芒
上世紀90年代初,評劇不如往昔,舞臺逐漸冷清。
彼時的張少華已經47歲,別人已經在考慮退休了,她卻大膽邁入了電視劇劇組。
第一部戲,是在《武夷仙凡界》中出演一個老巫婆的角色。
雖然只是小配角,卻因為真實自然的演技,意外地引起了關注。
此后十年,張少華在一部又一部電視劇中扮演“媽媽”“婆婆”甚至“媒婆”等角色。
雖然從未站在C位,卻一次次憑實力讓觀眾記住了她。
直到2005年,59歲的她在電視劇《秘密》中飾演一位默默還債的母親,戲份并不多,但因此取得“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獎。
對張少華而言,這是份來之不易的認可,也是多年堅持的最好回報。
03 “丑娘”一角,讓她成了“國民母親”
張少華最讓人難以忘懷的角色,莫過于2008年那部《我的丑娘》。
在劇中,她飾演的“翠菊”,相貌平凡、舉止土氣,卻為了兒子的前程和面子,甘愿隱姓埋名,在兒子家做保姆,甚至在街頭乞討。
那場她在寒風中跪地乞討的戲,張少華堅持不用群眾演員,而是走上真實街頭拍攝。
披著破衣、捧著破碗的她,蹲在街角,竟被路人當成了真正的乞丐,甚至還有好心人塞錢給她。
她用真情實意,將一個卑微卻偉大的母親刻畫得入木三分。
觀眾落淚,輿論動容,“丑娘”一夜成了億萬人心中的代名詞。
04 母子疏遠,一生難彌的遺憾
張少華的現實生活,其實比戲劇還要苦。
她年輕時嫁給了同在劇團的張惠寶,婚后生下兒子張晶。
可因為夫婦二人長年外出演出,兒子從嬰兒期就被托付給祖母撫養。
直到兒子14歲,才重新回到父母身邊生活。然而,感情的缺失早已無法彌補。
張少華曾無奈坦言:“我和兒子之間始終隔著一層,像朋友多過母子。”
因此她盡力補償,給兒子買房、還貸款、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支持。
即使晚年身體抱恙,她依舊拍戲不斷,就是為了幫兒子填補經濟窟窿。
而她自己,與丈夫張惠寶,幾十年始終蝸居在單位分配的那間40平米的老房子里,從未置換。
張少華說:“夠住就行了,孩子有出息就值了。”
這句話背后,是一個母親深沉的虧欠與隱忍。
05 遺產未留兒子,托付胡歌,緣起何處?
令人唏噓的是,張少華臨終前,并未將所有積蓄交由兒子。
反倒轉交給了與她合作不多、年齡相差幾十歲的胡歌。
這并非一時沖動。
張少華生前熱衷公益,常年默默向慈善機構捐款。
而胡歌因經歷生死事故后,也投身公益多年,兩人因共同理念走得很近。
張少華一度想認胡歌為干兒子,甚至曾笑稱:“如果我年輕二十歲,也許能當你媽媽。”
在她病重之際,是胡歌多次探望、陪床,為她操辦后事,幫她完成“捐出全部遺產”的心愿。
她明白:自己的兒子雖有親緣,卻無法背負她最后的理想;但胡歌,能替她將愛傳遞出去。
這是她作為一個母親、一個演員、一個信念者,最后的托付。
06 質樸一生,只做“百姓里的老太太”
張少華成名多年,卻從未有半分“明星”架子。
她用幾塊錢的菜做飯,穿幾十塊的衣服,扎頭發用的是廢襪子剪成的皮筋。
哪怕成為“白玉蘭獎視后”,她也笑說:“我算什么腕兒?是手腕還是腳腕啊?”
張少華喜歡去菜市場買菜、親自接孫女放學,和普通人無異。
“只有把自己活成老百姓,才能演好老百姓。”她這樣說,也這樣活了一輩子。
張少華走后的這幾年,觀眾對“丑娘”依舊記憶猶新。
那不是一個角色,而是一種情感的投射,是千千萬萬中國母親的縮影。
她不完美,曾錯失對子女的陪伴;她也犯過錯,被輿論質疑;
但張少華始終真誠、善良、踏實做人、認真演戲。
她用一生,詮釋了什么是“德藝雙馨”。
遺產、角色、表演,都不是她的終點。
她留下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母愛,是那句:
“兒子要是過得好,他認不認我,其實我都愿意。”
或許,這就是張少華,最動人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