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男演員的獎杯、被24歲的易烊千璽捧在了手里,那一刻,應該沒有多少人有異議吧,現在的易烊千璽配得起這個獎,甚至可以配得上更多獎項。
這個從偶像歌手轉型而來的年輕演員,這些年塑造了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這一次,他在《小小的我》里飾演腦癱少年劉春和,更是徹底打破了外界對他的所有預設。
影片中他站不直的肢體,歪斜的嘴巴,含混的發音……看著讓人心疼。但他并不喜歡被可憐和同情,他眼神里有藏不住的倔強,面對這個角色的窘迫人生,易烊千璽把自己揉碎了,重新捏成另一個人。
領獎臺上,他提到接演時團隊的沉默:“他們知道我如果沒拿住這個角色,面臨的會是什么。”是的,演得好是好事,演不好卻很有可能,畢竟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身份體驗。
但他想要盡力把這個角色的人生展現給大家,他的發心讓他的選擇更顯珍貴。在流量演員扎堆飾演安全角色的當下、易烊千璽勇敢且堅定地啃下了這一塊硬骨頭。
他提前半年觀察腦癱患者的日常,在片場反復練習失衡的步態,甚至為了一句含混的臺詞練到喉嚨發啞。演完戲后,他的肢體語言還不能完全適應,甚至還會無意識地抬著或垂著手腕。
這種近乎自虐的投入,藏著他對表演最樸素的理解:“寧愿犯錯,不要無聊。”這句話看起來沒什么,但是現在的年輕演員難免有一些人會避重就輕,或是沖著賺錢而接戲。他們怕犯錯,于是在甜寵劇里重復那些類似又簡單的微笑。
創作劇本的人、拍片子的人同樣也怕沒有市場怕失敗,于是用套路復制著過往他人的成功。但易烊千璽偏要做那個“敢犯錯”的人。
他從《少年的你》里帶著野性的小北,到《長津湖》中成長的戰士伍萬里,再到如今顛覆形象的劉春和,不斷在挑戰各類如同“冷門”但卻活生生的角色,他一再跳出舒適區,把每個角色都當成是一次冒險。
他在獲獎感言里呼吁觀眾的包容,其實也是在為所有真誠的創作者發聲。當一個演員愿意卸下偶像光環,在鏡頭前暴露“不堪狼狽和真實”,這份勇氣本就值得尊重。
就像他說的,導演是現場的第一觀眾,而觀眾的包容,正是創作者敢繼續向前的底氣。24歲的易烊千璽已經懂得:“演員的生命力,從不在完美里,而在那些“敢犯錯”的孤勇里。”這份清醒與熱忱,本身比獎杯還動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