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春市寬城區柳影街道柳江路社區,“江亭聚善”慈善涼亭的誕生與成長,不僅是社區公共空間的創新實踐,更是基層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區社會工作部引領統籌、慈善基金組織提供資金支持、社區居民深度參與的生動注腳。這座涼亭的每一塊磚瓦、每一場活動、每一份溫情,都鐫刻著多元主體協同共治的治理密碼。
當居民對公共活動空間的需求日益迫切時,社區黨委并未急于“大包大攬”,而是以傾聽者的姿態搭建平臺。通過“三長聯動”機制,樓棟長、單元長、網格長化身“民意探頭”,將晨練角、樓道口、樹蔭下的零星建議匯聚成系統需求。面對居民提出的“既要、又要、還要”的復合需求,社區黨委主動對接區社會工作部,引入專業力量進行“空間診斷”。社會工作部以“智囊團”身份提供三重支持:政策指導,解讀城市微空間改造規范;資源鏈接,對接規劃院提供免費設計咨詢;能力建設,組織居民代表赴優秀社區參訪學習。在專業賦能下,居民自主形成“一亭三用”的共識——涼亭既要成為“風雨無憂”的休憩站,也要化身“民主議事”的會客廳,更要打造“慈善文化”的展示窗。這種“專業搭臺、居民唱戲”的協作模式,確保規劃方案既合規又合心。
項目進入實施階段,社會工作部聚焦“兩個賦能”為涼亭建設提供支持:技術賦能,協調質監部門提供施工安全指導;機制賦能,指導制定《涼亭公約》《公益積分制度》,將參與涼亭維護、活動組織轉化為可量化的社區信用積分。與此同時,慈善基金組織以“資金杠桿”撬動項目實施,通過“社區需求清單+基金資源清單”雙向匹配,定向捐贈11萬元啟動資金,其中70%用于硬件建設,30%預留為活動經費,確保資金安全高效使用。這種“黨委統籌、制度護航、居民自治、基金支持”的管理模式,讓涼亭建成后始終保持“熱乎氣”。
在涼亭功能拓展上,柳江路社區黨委堅持“文化鑄魂”理念,與社會工作部共同策劃“三季四品”文化活動:春季以“慈善大集”傳遞互助精神,夏季借“納涼晚會”弘揚傳統民俗,秋季靠“金秋議事會”凝聚治理共識,冬季用“暖冬行動”踐行公益初心。社會工作部在此過程中扮演“價值引導者”角色,既提供反詐宣傳、健康講座等標準化服務模板,又支持居民自主開發“涼亭故事會”“家風家訓展”等特色品牌。這種“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的有機結合,讓涼亭成為傳統與現代交融、物質與精神共生的社區文化地標。
如今,這座矗立在柳江路社區核心地帶的涼亭,早已超越物理空間的意義。它見證著社會工作部以專業賦能推動治理創新、慈善基金組織以資源注入激活社區動能、居民以主人翁意識參與共建的治理圖景。這座涼亭不僅承載著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勾勒出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柳江經驗”——在這里,專業力量與群眾智慧同頻共振,慈善情懷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共同譜寫著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溫暖篇章。
來源:吉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