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金華7月16日電(林波)在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墨林村,一杯村咖、一場古風劇本游、一頓吊爐火鍋,恰好填滿都市人半日的閑暇時光。
這個曾寂寂無聞的傳統村落,如今因“半日小隱”的精準定位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松弛感目的地”。其背后,正是浙江探索鄉村文化產業運營的生動剪影——用輕量化業態激活沉睡資源,以年輕化表達重構鄉村吸引力。
當下,浙江正以“千萬工程”為牽引,推動鄉村振興向深層次邁進。如何讓鄉村從“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浙江的答案是:以業態創新為引擎、以文化活化為內核、以人才培育為基石,構建可持續的鄉村運營生態。
近日,浙江省“鄉村文化產業運營人才培育行動”培訓及項目對接活動在磐安縣舉行,該省100余名學員參訓,探討如何將個體的經驗提煉為可復制、可推廣的機制,助力鄉村振興。
業態創新:從“打卡地”到“體驗鏈”
墨林村的蛻變揭示了鄉村運營的關鍵——不是簡單堆砌業態,而是打造閉環體驗。
據了解,該村80%的游客是年輕人,70%消費由年輕群體帶動,秘訣在于將咖啡、劇本游、非遺手作等業態串聯成“半日微度假”鏈條。
“游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才是鄉村業態的生命力?!蹦执暹\營負責人如是表示。
這并非個案。在浙江,杭州市桐廬縣深澳村將明清古建筑群與高空獅子非遺表演結合,打造“日游古村、夜賞民俗”的全時段體驗;嘉興市嘉善縣大云鎮依托巧克力工廠開發親子研學路線等,發展“甜蜜事業”……
近年來,浙江積極打造以景區村為核心的鄉村旅游目的地,著力串珠成鏈,整合一批區域特色鮮明、文化底蘊厚重、鄉土氣息濃厚的鄉村,形成網紅打卡經典鄉村旅游線路。
2023年底,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印發的《關于實施鄉村旅游“五創”行動助力新時代“千萬工程”建設的通知》提出,2026年該省景區村建成率將達65%以上,認定3A級景區村300個,創成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80個。
7月15日,參訓學院到訪磐安鄉村。 (磐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文化活化:讓傳統“看得見”“摸得著”
在江南最大孔子后裔聚居地之一的磐安縣櫸溪村,古老的儒家文化正以更輕盈的姿態融入現代生活。當地修復后的“九思堂”既是婺派建筑標本,也是儒學講堂和文創空間;每月農歷初一、農歷十五的“香禮雅集”上,村民與游客共習傳統禮儀。
“文化不是擺在玻璃柜里的古董,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睓蜗妩h支部書記、村委會負責人孔黎明說。
這種“活態傳承”理念已深入浙江鄉村運營實踐。
譬如,寧波市寧??h葛家村通過“藝術家駐村”計劃,將廢棄豬圈改造成文藝場所;桐鄉市濮院鎮以“一根毛線”串聯起紡織非遺工坊、時尚秀場和直播基地。
7月15日,磐安縣墨林村一景。 (磐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人才筑基:從“輸血”到“造血”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浙江省委宣傳部主辦的“鄉村文化產業運營人才培育行動”已走過五站,累計培育近2000名學員。
學員黃彬彬帶領團隊開發窯里村藝術研學課程,孟潔打造“云兔卯卯”IP帶動云和文創銷售,往期學員張芝銘更登上講臺傳授古村運營經驗……如今,這些“種子”正在鄉土中生根發芽。
與此同時,為構建長效機制,浙江還率先探索打造“鄉村運營師”群體。2024年“鄉村文化產業運營人才培育行動”培育的一大批“懂鄉村、會運營、用文化”的人才已從田間地頭“冒尖”。
如今,行走在浙江鄉村,古老的石墻與現代的咖啡館比鄰而居,非遺技藝與短視頻直播碰撞火花。這里的鄉村運營故事證明:當文化找到現代表達,當人才激活鄉土基因,鄉村振興便不再是單向“輸入”,而是可持續的“生長”。(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