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青海頻道
夏日的海東市樂都區,熱浪涌動,而高廟鎮新盛村的大棚種植基地里,更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連片的拱棚在陽光下整齊排列,棚內藤蔓纏繞,綠油油的瓜苗舒展著枝葉,幾位村民正忙著拉枝、管護,指尖的動作滿是對豐收的期盼。
“咱這把年紀,出去打工沒優勢,現在在家門口當‘棚主’,13個大棚就是我的‘聚寶盆’!”42歲的吳祥才穿梭在棚間,輕撫著長勢喜人的西瓜藤蔓,臉上的笑容映著枝葉的綠意,格外真切。
在樂都區,像吳祥才這樣靠大棚產業扎根鄉土增收致富的村民并非個例。近年來,樂都區聚焦鄉村振興,緊盯群眾就業增收需求,馬廠鄉的大棚種植便是其中的生動實踐。
馬廠鄉在通過家政勞務公司、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帶動零技能人口就業的同時,發現部分勞動力仍眷戀土地,有從事農業生產或返鄉創業的意愿。為此,馬廠鄉黨委政府主動牽線,聯合農業企業盤活新盛村富余的土地與大棚資源,鼓勵當地3名有種植基礎的村民異地租賃23個拱棚,讓閑置資源變成了“生財之道”。
“政府幫我們搭臺,企業給我們助力,這日子才有奔頭。”村民喬志先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他租賃的9個大棚里,瓜苗已爬滿支架,“企業不僅把第一年的租金降了20%,還派技術員定期來指導,澆水、打杈、施肥、防病,每一步都講得明明白白。農藥化肥也是統一供應,質量放心、價格公道,最關鍵的是銷路不用愁,企業有固定渠道兜底收購,價格還保準,咱只管安心種好瓜。”
農業企業負責人單文興介紹,除了租金優惠和技術指導,企業還精選高產甜美的西瓜品種,確保九月底上市時能賣出好價錢。“我們就是要讓農戶沒有后顧之憂,跟著我們一起掙錢。”
從閑置大棚到“致富棚”,從村民觀望到主動參與,樂都區馬廠鄉的大棚產業不僅讓土地煥發新活力,更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捧起了“金飯碗”。這背后,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戶受益”模式的有效運轉,也是樂都區持續深化“公司+合作社+農戶”訂單農業、拓展農產品深加工、開發公益性崗位等舉措的縮影。(樂都區委宣傳部 王桂萍 巴美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