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過去是靠采礦石討生活的,環境污染特別嚴重,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出門都得帶兩雙鞋。誰承想今天我們蛻變成了鮮花盛開的全國文明村兒。”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馬鞍山村黨支部書記趙世龍說。15日上午,記者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吉林主題采訪團來到長春市九臺區馬鞍山村。只見村里鮮花盛開,溪水潺潺,新鋪就的柏油路旁,彩繪的文化墻映襯著整齊的農家院落,一派生機勃勃。
“過去我家就是老三間,東西屋,現在我們發展鄉村旅游,我家房子翻修成現在的四室一廳,租給旅游公司做了民宿。過去我和老伴兒一年就賺個2、3萬元,現在房租就有2萬元,我和老伴兒都在鄉村里的旅游公司就了業,全家一年收入能翻一番。”馬鞍山村村民刁秀云笑著說。
九臺區馬鞍山村,是以脫貧攻堅幫扶貧困村發展旅游的典型代表,曾經的馬鞍山村,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無名小村,村內耕地有限,村舍破舊,村路破敗,當時的村民只能依靠礦產資源維持生活。2016年,馬鞍山村被確定為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當地通過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和歷史資源,打造了集三下江南紅色歷史和東北抗聯英雄羅明星事跡于一體的紅色教育基地,開發了紅色徒步線路,形成以紅色文化傳承與鄉旅情懷相輔相成的產業鏈條。2024年,馬鞍山村進一步完善景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包括增設充電樁、實景房出租、太空艙網紅民宿項目,打造“輕奢休閑鄉村游”。同時,馬鞍山村還開發了精優農特產品山野菜包子、傳統酒坊釀造、棚膜果蔬農事3個研學項目,2024年,山野菜包子僅在春節期間就生產銷售500多份。
長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金勇介紹,近年來,長春市把鄉村旅游規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有機銜接,對旅游集散服務、鄉村旅游廁所、停車場、標識標牌、通信網絡等公共服務設施項目進一步改善。
據了解,目前該市擁有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1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2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6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省級鄉村旅游重點鎮1個、省鄉村旅游精品村1個、省鄉村旅游重點村20個、A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93家、丙級旅游民宿1個。
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閻紅玉 鄭力吉
責編:金馨鑫
編審:張宇
監審:董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