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在恒星外層大氣中形成一條25萬英里長的沸騰等離子體和碎片溝壑。
7月15日,一個太陽暗條從太陽左上側爆發,向太空噴射出強大的等離子體和磁場沖擊波。這場爆炸規模如此巨大,以至于在太陽可見的光球層表面灼燒出一條由熾熱等離子體和碎片構成的深邃、火紅的傷疤。
雖然暗條爆發并不罕見,但天文學家早在爆炸前幾天就一直在觀察一個異常巨大的暗條 —— 這些是懸浮在太陽表面上空的、寒冷而稠密的帶狀氣體。當這個暗條不可避免地崩塌時,他們已準備好利用太陽動力學天文臺(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捕捉由太陽磁場中微小不穩定引發的劇烈等離子體漣漪。
管理著追蹤太陽活動和其他空間天氣事件的網站Spaceweather的天文學家托尼·菲利普斯(Tony Phillips)報道稱,此次爆炸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火峽谷”,長度超過25萬英里(40萬公里),高度至少達1.24萬英里(2萬公里)。“確實是個大峽谷,”他在關于此事件的簡短更新中寫道。
天文學家監測暗條的一個實際原因是,它們的爆發有時會引發日冕物質拋射事件(CMEs),即強烈的等離子體和磁場爆發。當CMEs到達地球時,它們可能引發地磁暴,沖擊電網和網絡系統。對于太空中的宇航員來說,這些風暴可能使他們暴露在危險的高強度輻射下,影響他們的健康。
幸運的是,太陽和太陽風層天文臺(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以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的后續觀測證實,這次CME似乎正遠離地球而去。至于這個暗條留下的“傷疤”會在太陽上持續多久,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