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媒7月15日報道,每隔20萬至30萬年,地球的磁極就會發生一次非凡變化。磁極完全翻轉,即北極變為南極,南極變為北極。
上一次完整的磁極翻轉發生在大約78萬年前,這讓一些專家預測,下一次翻轉即將來臨。如今,研究人員制作了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音景觀,以表現這一事件的混亂狀態。科學家利用全球各地的古地磁數據(即保存在巖石中的地球古代磁場記錄),構建了磁極翻轉前、翻轉期間和翻轉后的磁場模型。
他們還創作了一首音樂作品——一首“聲音景觀”,以表現這次被稱為松山-布容翻轉的磁極翻轉的詭異聲音。來自德國波茨坦亥姆霍茲地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使用三把小提琴和三把大提琴,創作出一種“不和諧的嘈雜聲”,以反映磁極翻轉的復雜動態。
這段音頻開始時旋律優美,聽起來悅耳動聽,因為它表現的是磁極穩定時的狀態。然而,隨著磁場開始波動和變化,聲音變得更加雜亂無章和詭異。地球的磁場是由地殼深處涌動的液態金屬產生的。
磁場從地球內部延伸至太空,像保護罩一樣,將來自太陽的有害帶電粒子從地球引開。磁極翻轉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數百年到數千年的時間逐漸完成。如果再次發生磁極翻轉,一些專家稱,它可能會使地球部分地區變得“不適宜居住”,導致電網癱瘓。
通信系統可能會受到嚴重干擾,指南針將指向南方,這意味著格陵蘭島將位于南半球,而南極洲則位于北半球。雖然這聽起來令人恐懼,且會讓地球上的生命暴露在更高劑量的太陽輻射下,但不太可能引發災難性事件或大規模物種滅絕。
去年,研究人員還對大約41000年前地球磁場發生的一次重大動蕩進行了數據轉化。拉斯尚普事件中,地球的磁北極和磁南極減弱,磁場傾斜翻轉。這段聲音景觀是利用歐洲航天局衛星星座的數據捕捉到的。
研究人員繪制了該事件期間地球磁場線的運動軌跡,并利用木材吱呀聲和巖石墜落等自然聲音制作了立體聲版本。視頻中的聲音表現的是地球磁場強度僅為當前5%的時期。
雖然地球磁場最終恢復了正常,這一過程持續了大約2000年,但專家發現,在過去180年里,其強度再次下降了10%。然而,南大西洋出現了一個神秘區域,那里的地磁場強度下降得更快。
該區域被稱為南大西洋異常區,由于暴露在來自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下,衛星多次在該區域上空發生故障。這引發了人們對地球即將發生磁極翻轉的猜測。
然而,一些專家讓大家放心,磁極不會很快翻轉。研究人員此前整理了長達9000年的地球地磁場強度數據,并表示沒有證據表明即將發生磁極翻轉。
隆德大學地質學家安德烈亞斯·尼爾森說:“我們繪制了地球磁場在過去9000年中的變化圖,發現像南大西洋異常區這樣的異常現象可能是與地球磁場強度相應變化相關的周期性現象。”
該團隊分析了燒焦的考古文物、火山樣本和沉積巖芯——所有這些都攜帶了有關地球磁場的信息。
令人欣慰的是,該團隊的模型表明,南大西洋異常區將自行恢復,不太可能引發一些人預期的磁極翻轉。
尼爾森先生說:“根據與重建的異常現象的相似性,我們預測南大西洋異常區可能會在未來300年內消失,地球不會發生極性翻轉。”
(原文標題:Listen to the terrifying sound of Earth's north and south poles 'flipping' 780,000 years ago - as experts warn another flip could be imminen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