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經濟日報》自1985年7月15日創刊以來,歷經40年風雨洗禮,已發展成為山西省委、省政府指導全省經濟工作的權威主流媒體。
作為山西日報社主管主辦的省級綜合類日報,它始終以“服務全省中心工作,助力山西經濟發展”為己任,在推動區域經濟建設、促進社會進步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紙媒時代到全媒體融合發展的新紀元,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傳播形式,增強內容影響力,成為全省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的重要“壓艙石”。
四十春秋書變革 深耕三晉譜新篇
順應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山西經濟日報》前身《山西經濟信息報》于1985年7月15日創刊,由當時的省計委、省經委、省財政廳、省技術經濟研究中心主管主辦。
創刊伊始即以服務經濟建設為宗旨,通過精準的政策解讀與市場信息傳遞,迅速在全省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上形成強大影響力。
1986年
更名為《山西經濟報》后,報社持續優化內容架構,發行網絡逐步覆蓋全省各地市,讀者群體穩步擴大。
1993年
更名為《山西經濟日報》,并被確定為山西省政府機關報,權威性與公信力顯著提升,發行量實現跨越式增長。
2003年12月,
劃轉至山西日報報業集團,通過媒體融合與資源整合,進一步拓展傳播渠道,在傳統紙媒整體承壓的背景下發行量保持穩中有升態勢。
如今,
《山西經濟日報》已發展成為在全省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類經濟大報,在山西11市設有記者站,構建起“省—市—縣”三級聯動傳播體系,成為省委、省政府指導全省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
把牢政治方向 堅守輿論陣地
山西經濟日報社深刻銘記“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的根本原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黨管媒體,堅持政治家辦報、辦網,推動黨建工作與新聞工作深度融合。
在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中,不斷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讓黨的聲音始終占據輿論高地。在政治立場、新聞導向、價值取向上,自覺與黨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嚴守政治紀律規矩,確保導向零失誤。通過每周編前會和學習會(2024年組織集中學習80余場),將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貫徹到新聞實踐中,為讀者提供權威、準確、及時的新聞信息,切實強化思想引領。
聚焦中心大局 服務經濟發展
作為省級主流媒體,《山西經濟日報》緊緊圍繞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謀劃推進時政報道,準確把握新聞輿論工作的基調和重點,創新報道方法和呈現形式,讓新聞報道契合時代要求、人民需求,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
專欄引領。
2024年以來,開設“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鄉村行看振興”“民間投資重點項目巡禮”“2024年,山西各地經濟工作這樣干”“做強重點產業鏈、推動高質量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換新,讓更多三晉家庭暢享美好生活”“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全力夯實經濟發展基礎、高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等重點專欄,推出“山西經濟年報解讀”“數字經濟”“晉股風云”等原創欄目,占據重要版面及網絡顯著位置,累計推出800余篇精品稿件,突出經濟特色,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有效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提振信心,持續發揮經濟宣傳報道“壓艙石”作用。
策劃先行。
《山西經濟日報》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按照省委宣傳部、山西日報編委會及報社社委會部署要求,精心策劃大型主題報道,推出“縣域經濟特色產業調研行”“AI賦能、奔赴未來”“讓民營經濟走向更廣闊舞臺”等大量有亮點、有特色、有分量的新聞策劃,深度報道、重頭報道、系列報道成為鮮明特色。
時代命題。
針對“新質生產力”這一時代命題,率先策劃推出“培育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特別報道,率先解讀山西實踐。刊發《向“新”而行、以“新”提質》等深度稿件,題材重大、視角獨特、內容充實。原創頭部稿件數量多、質量優,多篇稿件榮獲國家級、省級獎項。
創新表達。
在堅守主流輿論陣地的同時,注重創新發展。精心策劃推出“培育新質生產力”等高質量系列報道及短視頻、VR直播、H5等新媒體產品,滿足受眾多元需求。積極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創新形式,拓展渠道,形成覆蓋廣、傳播力強的全媒體矩陣。2024年,多件融合傳播作品榮獲全國性獎項。
構建融媒矩陣 提升傳播效能
山西經濟日報社確立“一核四維”(以經濟報道為核心,推動內容、平臺、隊伍、思想融合)戰略,踐行“精耕紙媒端、發展新媒端、拓展產業端”理念,構建“一報+一網+N平臺”全媒體矩陣,粉絲量突破700萬,年閱讀播放量超10億次。
傳播形式變革。
重點稿件配發視頻二維碼,制作短視頻、VR直播、H5等新媒體產品,增強報道生動性、直觀性和趣味性。
采編流程再造。
全方位整合再造“策、采、編、發”流程,打造高效運轉的“中央廚房”,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化配置,提升報道時效性與準確性。
融合創新突破。
面對山西深厚傳統村落文化遺產與網絡形象單一的矛盾,山西經濟日報社主動破局,于2022年7月策劃啟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中國傳統村落”系列紀錄片項目,以四重創新解碼三晉文脈。通過融合傳播矩陣創新推出H5圖鑒、實時直播等互動形式,帶動全網播放量突破500萬次、文旅搜索量激增60%,既實現媒體轉型突破,又開辟文化富民路徑,為傳統文化現代傳播樹立新范式。
視聽平臺建設。
為應對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需求,2023年報社搭建《視聽山西》拍攝服務平臺,整合技術資源推動內容社交化、視頻化轉型,通過人力、內容、宣傳多維融合踐行“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利益共融”新型媒體理念,完成“一古一今”雙線紀錄片布局——聚焦傳統村落保護與鄉村振興山西樣板。視頻拍攝從初期零星單機拍攝升級為多機位、多機種協同作業,形成策劃創作、拍攝制作、推廣運營全鏈條產出,產品覆蓋經濟、歷史、文化等多領域,以雄厚技術實力與人才梯隊持續輸出具有行業影響力的視聽作品。
直播品牌打造。
2024年,依托抖音、微信視頻號、快手號等,相繼打造了“風光無限、晉在眼前”“唐風晉韻、錦繡太原”“大美山西、魅力三晉”等大型視頻直播活動,這些活動成為山西經濟日報社最具品牌價值和媒體影響力的融媒體系列產品。“傳統村落萬里行”(山西站)線上主題宣傳,將山西傳統村落推向全國乃至全球視野。
先進技術賦能。
組建專業核心制作團隊,采用“AI預演+人工精修”雙軌工作模式,實現了“劇本—分鏡—成片”的全鏈路自動化生成,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2024年,推出全省首部AI全流微短劇《AI于成龍》并入選2024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AI精品案例。這種雙軌工作模式不僅提升了內容制作的整體水平,也為報社在融媒體時代的內容競爭中贏得了先機。
強化內部管理 健全制度體系
報社持續深化管理革新,構建起一套系統完備、科學規范的制度體系。通過優化采編流程、創新用人機制、完善分配制度、強化經營管理和健全考核機制,形成了以制度管人、以流程管事的現代化治理模式,構建起“制度治人”的激勵約束體系,為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驅動全員轉型,全面挺進主戰場。
2019年以來,山西經濟日報社啟動新一輪媒體深度融合改革。在改革實踐中,始終堅持以“流程再造”為重點,打破采編部門壁壘,成立全媒體編輯中心,優化精品內容創作流程,創新考核激勵機制,建立起覆蓋策劃、制作、發布、考核等全鏈條的全媒體一體化運作體系。
將人才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
打造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新聞采編團隊。通過強化政治理論學習、深化業務技能培訓、嚴格紀律作風建設,培養造就了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專業化隊伍,為講好中國故事山西篇章、服務全省工作大局提供了強有力的隊伍支撐。
以動態優化經營策略為主線,
構建起“三位一體”的運營體系。
精準實施矩陣式版面運營,立足山西能源革命、文化旅游、特色農業等優勢產業集群,構建起差異化內容產品矩陣。創新“媒體+活動+服務”的盈利模式。通過上述組合拳,報社經營工作實現從傳統版面經營向全媒體價值鏈運營的轉型跨越。
鎖定目標讀者,
摸索“點對點”精準發行方式,
以此提高發行覆蓋率與有效性,提升報紙在全省各市縣鄉村的影響力與到達率。
收獲多項榮譽 彰顯品牌實力
主題報道引路,精品策劃立報,原創報道開花。
2024年,“跟著非遺去旅行”山西十大非遺主題線路采風活動被評為2024全國非遺傳播活動創新案例;
《太原:能源產業加速向“綠”轉型》榮獲山西新聞獎一等獎,《“三”思而行》《集群發展、遍地生“金”》等4篇稿件榮獲山西新聞獎二等獎,
《山西:穩住外貿基本盤、激發外貿新優勢》《山西:激發民營經濟“拔節向上”的蓬勃活力》等4篇稿件榮獲山西新聞獎三等獎;
《“旅游+”,加快推動我省文旅業提質升級》等3篇稿件榮獲山西省“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好新聞獎”……
近年來,
《山西經濟日報》持續增強主流話語權,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2023年出品的系列紀錄片——《汾城鎮》獲32屆“山西新聞獎”一等獎;
《岳家寨》中《脊梁》榮獲第33屆“山西新聞獎”二等獎;
《堅守:不忘初心的中國好人》和《脊梁:太行精神的踐行者》則分別獲得了2023年度“清風晉韻”微視頻作品展映的優秀獎和入圍獎;
2024年《在傳統村落里探尋“三晉文脈”》經驗做法入選2023年度全國“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網絡傳播經驗評選活動專業類十大案例,是我省唯一入選案例;
快手賬號“山西觀察”榮獲快手“2023年度影響力媒體”稱號,為我省唯一入選賬號;
“山西經濟日報”抖音號、“山西觀察”快手號、“晉融社”微信公眾號均獲評省“最具影響力主流新媒體賬號”。
展望未來,
《山西經濟日報》將繼續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服務發展大局,深化“內容+技術+融合”三位一體戰略,鞏固省級主流經濟媒體引領地位,為山西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貢獻媒體力量,傾力講述新征程上的“山西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