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丹麥議會以87%的高支持率通過《美丹防務合作協議》,這一協議看似普通,實則意義重大,它讓美軍得以永久駐扎格陵蘭并行使司法管轄權。格陵蘭自治政府雖有抗議,但反對無效。
至此,特朗普曾挑起的格陵蘭島加入美國的鬧劇,從幻想照進了現實。這一事件不僅改變了格陵蘭島的命運,更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對世界領土秩序產生了深遠影響。
01,格陵蘭島:從丹麥屬地到美國“囊中物”
格陵蘭島,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島嶼,面積約216.6萬平方千米,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它地處北美洲與歐洲的交界處,被北冰洋和大西洋環繞,約4/5的地區在北極圈內。歷史上,格陵蘭島的歸屬歷經波折。
1814年,丹麥通過《基爾條約》獲得其主權,但主權爭議一直不斷。1933年,海牙國際法庭將整個格陵蘭島的主權判歸丹麥,可這一判決未能平息所有爭議。
1941年美國與丹麥簽署協定,允許美在格陵蘭島建立軍事基地,二戰后美軍的圖勒空軍基地保留了下來,2023年更名為“皮圖菲克軍事基地”。1946年杜魯門政府曾提出以一億美元等值黃金和阿拉斯加油田權交換格陵蘭島,被丹麥拒絕。
1979年丹麥議會通過《格陵蘭法》,賦予其高度自治權,格陵蘭島成為丹麥王國的海外自治領。
而如今,《美丹防務合作協議》的通過,實質性轉移了格陵蘭的軍事控制權。美軍獲得圖勒空軍基地改造權限、稀土資源開發主導權及北極航道監控權。
盡管丹麥首相梅特強調“主權未轉移”,但法國外長公開批評這是歐洲首次將領土防務全權外包給域外國家,本質上丹麥是向美國“下跪”了。
從拒絕特朗普購島提議到主動讓渡軍事控制權,丹麥官方解釋為“應對俄羅斯威脅”,但北約內部文件顯示,俄軍在北極地區2025年新增兵力不足3000人,相比之下,美國關稅威脅或許才是更現實的壓力——丹麥出口美國的風力發電機部件面臨25%懲罰性關稅。
德國總理僅表示“關注”,歐盟其他國家也未組織聯合抵制,這使得格陵蘭島在這場博弈中愈發孤立無援。
02,全球震動:軍事、經濟與地緣政治的連鎖反應
這一事件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軍事上,圖勒基地升級為導彈防御系統中樞,其覆蓋半徑涵蓋俄核潛艇基地摩爾曼斯克,讓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布局陷入被動。
俄軍原計劃2025年投入使用的12座北極港口受到制約,在7月22日的軍演中未進入格陵蘭500海里范圍。
經濟上,美國資本取得格陵蘭稀土資源的優先開發權,格陵蘭稀土儲量預計占全球25%,白宮隨后批準通用動力開發南部礦區。
北極航道規則也因此重新洗牌,中遠集團2025年經由北極航線的114艘商船被要求接受美國海運局“安全核查”,預計年延誤成本增加1.8億美元。
對于中國而言,北極戰略也受到嚴重沖擊。中國耗資4.3億美元參股的格陵蘭深水港項目被暫停,美國海岸警衛隊接管港口改造工程。中資在俄羅斯薩貝塔港的貨物周轉量被強制壓縮30%,俄方以“軍事合作敏感”為由凍結中企新投資申請。
自然資源部數據顯示,中國北極科考船2025年申請靠泊許可遭拒次數同比增加400%。不僅如此,該事件推動域內國家加速站隊。
冰島總理在7月27日接受美國海岸警衛隊駐軍提議,挪威延長五處美軍雷達基地租期至2050年。加拿大外交部長公開承認:“傳統主權概念正在北極地區重構。”
03,世界領土秩序:向不可控與霸權傾斜
中美俄作為全球三大強國,在領土控制方面,美俄已邁出了引人注目的步伐。俄羅斯通過軍事行動控制烏東四州,盡管消耗預算超600億美元,但控制區正在向基輔方向延伸。
美國則借助協議掌控格陵蘭島,最終成本僅為基地升級款73億美元,且通過礦產開發權預售已回收35億。美國務院將協議定位為“軍事資源共享”,以此規避“主權”爭議。
而中國,一直堅守“尊重主權完整原則”。
然而,隨著美俄在領土問題上改寫秩序規則,全球主要政治學者已達成共識:新的全球領土秩序正在形成,且這一秩序正朝著不可控或霸權傾斜的方向發展。
傳統的基于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領土秩序受到沖擊,強權政治、霸權行徑開始擾亂世界安寧,成為國際和平面臨的最大破壞性因素。肆意干涉別國內部事務的行為增多,主權原則面臨挑戰,國際秩序的基石開始動搖。
04,中國態度:堅定立場,維護正義
面對這樣的世界局勢,中國的態度至關重要。
中國始終堅定地堅持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立場從未動搖。在國際事務中,中國秉持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觀,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對國際爭端采取負責任態度,發揮建設性作用。
例如在烏克蘭問題上,中國的方針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勸和促談,并為此發表“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堅定地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對話一邊。
中國深知,主權原則是當代國際秩序的基石,各國都應切實遵守,言行一致,不能選擇性適用,更不能搞雙重標準。
中國將堅定遏止分裂干涉行徑,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在國際輿論場,中國應積極發聲,揭露霸權行徑,團結更多秉持正義的國家,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公正的國際秩序。
05,臺灣問題:新認識與新決心
格陵蘭島主權變更事件,也讓我們對臺灣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并進行重新審視。
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是二戰后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1943年的《開羅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明確規定把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臺灣歸還中國,中國從法律和事實上收復了臺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取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為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國主權及固有領土疆域沒有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理所當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國主權,包括對臺灣的主權。
然而,一個時期以來,一些外部勢力極力搞“以臺制華”,企圖阻擋中國實現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如今世界領土秩序的變化,更凸顯了臺灣問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中國必須更加堅定地推進祖國統一進程,絕不容許外部勢力干涉。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中國應加強軍事準備,提升綜合國力,從經濟、外交、軍事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向世界表明中國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決心。
任何企圖分裂自己國家的行為都將遭到堅決回擊,臺灣回歸祖國懷抱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
06、妙手物語:中國要為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貢獻力量
格陵蘭島主權變更這一事件,如同推倒了多米諾骨牌,引發了世界領土秩序的一系列變化。中國在這一復雜多變的局勢中,應堅守原則,積極應對,既要維護自身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又要為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貢獻力量。
在臺灣問題上,更要以堅定的決心和有力的行動,朝著祖國統一的目標穩步邁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