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盛夏七月,位于江西省定南縣老城鎮樂德村的寨背坑工地上,攪拌機轟鳴作響,村民們正忙著對田邊的蓋板涵進行施工。“再有個把月,這座橋就能完工了!”村黨支部書記黃德平抹了把汗說道,這座長3.6米、寬6米的蓋板涵,雖不算宏大,卻關系到寨背坑8戶、45名村民的“飯碗”問題。
寨背坑地勢低洼,田間的道路狹窄且狀態不佳,農用機械難以進入田間作業。而這也正是村里種糧大戶黃春勇的一塊“心病”。“以前去田里干活,收割機、耕地機總要繞一大圈,尤其是到了雨季,連接田塊的土路就變成了一片泥濘的沼澤,根本過不去。”黃春勇掰著手指算賬,去年收割的時候,他的收割機在這里陷了3次,光拖車費就花了幾千元。
這一群眾的煩心事,在老城鎮“如我+”行動中被精準捕捉。“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就是‘如我+’行動的發力點。”秉持這一理念,駐村干部通過“假如我是農戶”的換位思考大討論,將蓋板涵建設列為“為民辦實事”重點項目,還積極向上級爭取到9.5萬元鄉村振興項目專項資金。
“如果我是群眾,肯定想早點把這個問題解決。”為了推動項目早日落地見效,老城鎮駐村領導帶隊多次現場辦公,逐項協調解決用地、資金等難題,最終推動群眾的“問題清單”實實在在轉化成了干部的“履職清單”。
這是老城鎮踐行“如我+”的一個縮影,今年6月以來,該鎮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動員全鎮廣大黨員、干部,主動換位思考,轉作風、優服務、提質效,建立了“三個一”工作機制:一張民生項目清單、一套快速響應流程、一支黨員服務隊伍。目前,已推動解決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問題18個,惠及農戶100余戶。 (郭水華、謝梅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