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伊始,溫州大學古建巡禮暑期社會實踐隊再度啟程,深入文成縣平和鄉,以“精改造、微提升”為核心思路開展實地走訪調研。這支自2015年成立以來便專注于挖掘地域文化、助力鄉村發展的隊伍,曾斬獲多項國家級、省級榮譽。此次聚焦平和鄉鄉村風貌與文旅潛力,以細膩設計為筆,在保留鄉村本真的基礎上精雕細琢,為美麗鄉村建設與文旅發展注入持久活力。
平和鄉地處文成山區,錯落的村落格局、原生的自然肌理與深厚的鄉土文化,為實踐隊的“精改微提”提供了豐富靈感。隊員們秉持“用腳步丈量鄉土,用心挖掘價值”的理念,走訪當地公共空間、自然景觀節點及特色民居,與村民、村干部深入交流,系統梳理鄉村文旅發展的特色與痛點,提煉“原生、質樸、體驗”等核心設計方向,確保每一處改造都貼合鄉村本味與文旅需求。現場寫生了100余張畫,并從中選取10張精美作品制作成明信片宣傳美麗鄉村,設計并制作了10多組設計建筑小品,服務美麗鄉村。
圍繞鄉村文旅場景的“精改微提”,隊員們結合平和鄉的自然景觀與生活氣息,將鄉土元素巧妙融入現有節點的優化中。“村中有著特色梯田等獨特的自然景觀,我們通過設計自然景觀周邊的節點,使游客漫步其中,既能感受自然野趣,又能了解鄉村文化,還能隨手拍些原生態照片,很適合當下的文旅需求。”實踐隊隊員黃燁指著設計草圖說,“村里的停車場也計劃翻新,我們希望在原有基礎上,加一圈木質護欄,使其于周圍環境融合的同時增加特色,成為游客打卡的景觀點,煥發新記憶。”
平和鄉黨委書記金星宇對這種“精改微提”模式高度認可:“年輕人的設計不搞大動干戈,而是在原有基礎上做細節優化,既保留了鄉村的原汁原味,又讓環境更舒適、文化有了載體。這樣的改造能吸引更多游客來體驗、來消費,對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發展都是實實在在的助力。”
“我們希望通過‘精改微提’的設計語言,讓平和鄉的鄉村風貌在細節里‘活起來’,在守護中‘美起來’,更能在文旅體驗中‘火起來’。”實踐隊指導老師葉銀霖表示,古建巡禮實踐隊始終以傳承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為己任,此次實踐活動正是對文旅融合發展的具體探索。未來,實踐隊將進一步完善設計方案,推動成果落地,讓更多人走進平和鄉,邂逅鄉村本真之美,帶動鄉村文旅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