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發文!
蘇州工業園區獲評
“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
日前
教育部發文通知
認定全國116個區域為
“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
蘇州工業園區榜上有名!
這是繼園區榮獲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等稱號后的又一殊榮,彰顯了園區在構建全鏈條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打造新時代教育現代化先行區進程中邁出關鍵步伐。
蘇州工業園區始終將科學教育融入打造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進程中,扎實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融合發展。在《科技強國背景下整體建構中小學科學教育體系的區域創新實踐》《STEM教育支持強基創新人才的融浸式實踐》等系列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與課題的引領下,在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多個關鍵領域率先探索,通過多主體協同,多要素聯動,打造區域“大科學”教育生態,形成了“科教人才互通、活動場域聯通、課程資源融通”的區域科學教育特色。
系統頂層架構
五維聯動構建管理格局
園區以“高校—政府—企業—學校—家庭”五維主體為核心,搭建起科學教育協同管理架構。成立區域中小學科學教育領導小組,統籌教育局、科技創新委員會等九部門協同工作,形成“教育局統籌規劃—集團示范引領—學校特色實施”的三級管理體系。配套完善保障機制,通過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加強指導,實施政策引導與專項經費投入。建立資金籌措、使用、監督全流程管理機制,確保科教資源開放共享,為區域科學教育發展構建了良好的協同管理格局。
科教人才互通
多元主體協同賦能育人
園區通過“高校—企業—校家社”多維聯動,構建科教融合生態。
高校深度融入: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蘇州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高校開發STEM課程模塊,實施“博士進校園”計劃,設立“博士工作站”,開展前沿科技講座與實驗探究,推動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貫通銜接。
企業創新賦能:聯動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華為研究院等,開發“小小生命科學家”等特色課程;企業工程師駐校指導“AI視覺識別”等真實課題,掛牌中科院納米所等實踐基地,推動科技資源向教育場景轉化。
校家社協同共育:推出“科學實驗進萬家”活動,形成“科學家+工程師+家庭”共育網絡,全面培養學生科學志趣與創新能力。
活動場域聯通
全域支持強化科學實踐
園區通過“三級場館體系+跨域聯動+數智融合”打造立體化科學實踐生態。
三級場館體系全域覆蓋:建成區級科學學習中心、街道科創場館、校園特色科學空間三級場館網絡,實現“一校一館一課程”特色化發展;聯動企業、高校共建56個科普實踐基地,將納米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產業資源轉化為教育場景。
跨域資源共享協同:依托長三角分中心推動區域科教資源一體化,聯合上海靜安區開展教育部重點課題研究,舉辦“創新月度匯”等活動,打破校際壁壘,實現優質資源互通互鑒。
數實融合雙線賦能:線下高標準配置科學實驗室,強化實驗教學;線上依托“易加智慧教育平臺”整合AR/VR虛擬實驗、跨學科項目課程,構建“虛擬+現實”全流程數字化教學閉環,實現“學—研—創”無縫銜接。
課程資源融通
融創共生凸顯鮮明特色
園區通過“跨界開發—動態評價—國際引智”三措并舉,打造特色科學課程體系。
跨界課程創新:聯合高校、企業、科研機構開發“天地融合”科普課程、《納米材料探秘》等133門特色課程,形成“基礎→探索→創新→應用”四階課程群,推動科學教育與實踐場景深度耦合。
動態評價激勵:建立科學教育實驗校動態評估機制,將課程研發、人才培養等核心指標納入學校“五星”發展評價,形成區域學生科學素養樹形多級指標體系,通過專項獎勵政策激發創新活力,形成“評價—激勵—提升”良性循環。
國際資源賦能:與新加坡聯合實施國際師訓項目,培養500名種子教師;引入國際優質STEM課程并本土化改造,構建“研究員—骨干教師—新銳教師”成長梯隊,實現課程資源與師資能力的雙升級。
擘畫未來圖景
“三全體系”錨定“科技棟梁”培育
園區將聚焦“全景式管理、全學段貫通、全要素協同”的“三全體系”,重點推進三大工程:
一是“全景式管理”強根基——形成以政府為主導,教育局等多部門聯動推動科學教育的新機制,完善“區域—集團—學校”三級管理體系,遴選科學教育實驗校,形成“一校一特色”示范集群。
二是“全學段貫通”促成長——構建“一體兩翼雙驅”課程架構(國家課程為軸,校本課程與拔尖課程為翼,基礎與進階實踐雙驅動),開發“五維六階四平臺”課程體系(覆蓋物質科學、空間科學等五大領域,匹配幼兒園到高中各階段需求);建立“小初高”貫通的科學素養評價體系,通過區塊鏈檔案記錄全學段科創數據,為強基創新輸送“潛力股”。
三是“全要素協同”聚合力——深化“高校—政府—企業—學校——家庭”五維聯動,構建“家門口科學圈”;推動“科學家進課堂”“工程師帶項目”常態化,每年組織100場“科技專家進校園”活動;依托“易加智慧教育平臺”打造“科學素養發展數字化引擎”,實現學習數據智能分析和個性化資源智能推薦。
來源:蘇州工業園區教育
擬稿:張昭質
審核:曹薇
審簽:黃愛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