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對中國進行了更加嚴厲的圍堵和遏制。聯合北約,G7,以及拉攏東盟印度,從經濟,地緣政治,全方位的打造反華包圍圈。特朗普還要求各國對華強硬換取美國關稅豁免,其實就是要求各國站隊共同圍堵中國。這樣的世界格局下,俄羅斯提醒我們:“該動手的時候,別心軟。”
特朗普再次執政以來,雖然口頭上強調“美國優先”,但他并未削弱對外政策的侵略性,反而將其推向更廣維度。在貿易、技術、供應鏈、產業鏈等多個領域,他頻頻出招,矛頭直指中國。
最令人警惕的是,美國不再只是單邊施壓,而是轉向多邊聯動。以越南為例,2025年7月初,特朗普公布與越南達成一份新協議,核心條款之一竟是“針對轉口貿易征稅”。乍看是中美貿易戰的延伸,實則是讓越南在中美之間站隊,美國強迫其在轉口貿易上“配合美國利益”,其中最大的“受傷者”就是中國企業。
這一舉動被外界解讀為:越南正逐步向美國靠攏,甚至不惜“對華出手”,以換取美國“網開一面”。盡管越南內部聲音分裂,一部分人主張中立,但在美國壓力之下,其立場顯然正在發生變化。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歐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接連發聲,要求中國取消對稀土的出口管制。歐盟以“反壟斷”、“公平競爭”為名,對中國企業設置市場門檻,限制其參與歐洲公共采購項目,甚至提高了分包比例的門檻。
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其實根源不在于中國,而是歐盟自身的焦慮。它們擔心中國繼續坐穩“世界工廠”的寶座,擔心自己在高科技與新能源產業上徹底落后。于是,便借“對華強硬”來轉移矛盾,同時向美國示好,企圖換取特朗普政府在跨大西洋貿易和關稅問題上的讓步。
更別提菲律賓了。在南海問題上動作頻頻,黃巖島、仁愛礁等區域屢屢成為熱點,不斷挑釁中國的主權底線。而其背后,有誰在撐腰,不言自明。
這些國家有個共同點:一邊對中國強硬,一邊想通過這種“強硬姿態”在美國那里獲得利益。說白了,就是借“對付中國”給自己加分。
這種多國聯合的趨勢對中國是一個挑戰。我們必須看清,這并不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價值對抗”或“意識形態對立”,而是一場赤裸裸的利益博弈。
像越南、歐盟、菲律賓這樣的國家和組織,其實并不是真心想要與中國為敵。它們所做的一切,更多是基于對自身經濟利益的權衡:要么是迫于美國的壓力被動站隊,要么是主動通過“表態反華”去換取在談判中的籌碼。
這種操作,在短期內或許能贏得一些好處。但長期來看,卻是在將本國命運系在一個極不穩定的大國(美國)政策之上,風險極高。特朗普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盟友型領導人”,他是一個商人。今天你對華表態,他可能就給你減點關稅;明天他不高興了,說翻臉就翻臉。
比如,越南在美國關稅施壓下選擇“配合”,結果不僅沒撈到實質性好處,反而被曝出美國仍計劃提高其關鍵行業的關稅。菲律賓在南海挑釁,想靠美國“保駕護航”,但美國除了幾句口頭支持和象征性軍事演習,又真正替菲律賓承擔了什么?
這些國家并不是不知道其中的風險,但在巨大的壓力和誘惑面前,他們選擇賭一把。而這種“對華強硬”當籌碼的賭博,終究是一場危險的豪賭。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格局,中國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不畏懼,不退縮,不妥協。
從2月到4月,特朗普對華加征3輪關稅,中國立刻宣布反制,涵蓋多個美國產品,包括高科技設備、農業產品、醫療器械等。并且,還在WTO正式發起貿易爭端訴訟,利用法律手段正當維護自身利益。
對歐盟,中國的反擊也毫不含糊。2025年6月,中國宣布暫停與歐盟在部分綠色能源領域的合作項目,并將歐盟企業排除在高額采購項目之外——這不僅讓歐盟損失市場,還直接打擊了其工業鏈信心。
至于越南,一旦其真的全面配合美國對中國的打壓,中國也有應對手段——比如限制越南制造業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調整跨國企業對越南的供應鏈依賴,甚至通過區域合作機制,如RCEP,對其施加壓力。
最重要的是,我們沒有心軟,也不會再像過去那樣一味講究“克制”。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曾直言:“西方世界不懂妥協,他們只懂壓制。”他也曾痛斥西方是“謊言帝國”,提醒各國不要再對西方抱有幻想。
中國從這段話中應得到啟示。對西方的讓步,不會換來理解和尊重,只會換來得寸進尺的壓迫。
只有我們越強硬,越堅定,他們才會真正正視我們的利益。我們不能總是處于“被動應對”狀態。在應對國際圍堵的過程中,中國要主動出擊,構建更多樣的戰略聯盟與經濟合作體系。
加強與金磚國家、新興市場的合作。在技術、能源、金融、基礎建設等方面尋求共贏,推動南南合作,讓發展中國家形成抗衡西方的新聯合體。加快“去美元化”進程。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比例,削弱美國利用美元進行制裁的能力,逐步建立起獨立穩定的金融體系。
打造穩定可靠的“替代市場”。歐美限制我們,我們就把目光投向中東、非洲、拉美這些潛力市場,通過互利共贏構建“市場防火墻”。
最后,軍事上要保持必要的威懾力。不能一味退讓,也不能任人挑釁。南海問題、臺海安全等事關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絕對不能含糊。必要的時候,我們必須“動真格”,以實力捍衛和平。
今天,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越來越多的對華挑釁,中國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個世界,崇尚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實力”。美國打造反華包圍圈,糾集盟友圍堵中國,就是在試探中國底線,也在觀察中國的反應。
而我們要給出的答案,必須是清晰、有力、不含糊的。就像俄羅斯所說:“該動手的時候,別心軟?!?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復雜的國際棋局中穩住陣腳,贏得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