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俄羅斯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突然從公眾視野消失。前線消息證實,這位掌握百萬俄軍調度大權的關鍵人物已秘密潛入蘇梅戰場視察,行蹤高度保密。
與此同時,俄羅斯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緊急督導中央集群部隊,外長拉夫羅夫三天內橫跨歐亞大陸尋求支持。德國情報部門截獲的一份標注“2025年夏季總攻”的絕密文件已送達普京案頭。
烏克蘭戰場態勢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在蘇梅州北部,俄軍第155海軍陸戰旅、第83空降旅等精銳部隊形成16公里死亡包圍圈,約1.2萬烏軍士兵被困在密集火力網中。
俄烏雙方130萬大軍在千公里戰線上完成集結,戰略決戰一觸即發。
蘇梅戰場已成絞肉機。
無人機拍攝畫面顯示,俄軍采用“火墻推進”戰術:炮兵每半小時覆蓋烏軍陣地,步兵隨后清理殘存據點。烏軍則利用北約援助的FPV無人機群伏擊俄軍裝甲縱隊,曾創下單日摧毀47輛戰車的紀錄。
為何蘇梅成為決戰的焦點?
軍事地圖顯示,蘇梅州恰似貫穿烏克蘭千公里防線的“腰部”。控制此地,向東可切斷哈爾科夫補給線,向西則直逼基輔門戶。
而俄軍為此押上全部家底,30萬主力部隊中包括朝鮮精選的3萬“突擊隊”,甚至還有從非洲、尼泊爾招募的雇傭兵。
戰場之外,普京與特朗普展開心理博弈。
7月14日,普京向特朗普發出60天最后通牒:俄軍將在兩個月內發動全面攻勢。耐人尋味的是,面對特朗普連日來的猛烈抨擊,普京卻表現出異常沉默,照常主持國內會議討論農業補貼。
熟悉普京風格的分析師指出,這正是他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前的標志性狀態,比如2014年克里米亞行動前,他也曾刻意展現“日常的平靜”。
可烏克蘭軍方高層卻彌漫著樂觀情緒。
澤連斯基在7月11日宣稱:“1萬守軍就能擋住5萬俄軍的進攻!”但現實是俄軍剛剛對烏克蘭后方發起斬首打擊:“伊斯坎德爾”導彈精確命中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造成600名北約教官傷亡。
而特朗普的動作比普京的炮彈更快。
7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首批“愛國者”防空導彈已通過北約新機制運抵烏克蘭。他在白宮打斷記者提問直接宣稱:“它們已經上路了”。
德國總理默茨立即響應,確認柏林將購買兩套“愛國者”系統供基輔使用;,挪威則承諾出資購買一套。歐洲國家先將庫存裝備轉交烏克蘭,再向美國下新訂單補充,既繞過北約自身防御需求限制,又讓美國軍火商賺得盆滿缽滿。
更狠的是特朗普的“雙線制裁”。
7月14日,他在會見北約秘書長呂特時拋出震撼彈:若俄羅斯50天內不接受停火,美國將對繼續購買俄油的國家征收100%次級關稅。白宮官員隨后澄清,制裁矛頭明確指向中國、印度、巴西等國。
當記者問及制裁對美國消費者影響時,特朗普輕描淡寫:“經濟沖擊將微乎其微”。北約秘書長呂特立即跟上節奏,警告中國、印度和巴西可能面臨次級制裁。
戰場另一端,俄羅斯也找到了自己的“彈藥庫”。
朝中社首次證實,朝鮮武裝力量參與庫爾斯克地區作戰,3萬朝鮮士兵分兩批入俄。軍事專家透露,朝鮮提供的900萬發炮彈已占俄軍2024年炮彈消耗量的100%。
作為交換,俄方向朝鮮分享彈道導彈實戰數據——這種被西方痛批“違反聯合國決議”的合作,卻讓朝鮮導彈技術獲得“現代戰爭實驗室”的黃金機會。
美國的次級制裁威脅話音未落,北京立即作出反應。7月1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亮明立場:“中方堅決反對任何非法的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關稅戰沒有贏家,脅迫施壓解決不了問題”。
中國的回應直擊要害。
面對美方所謂“懲罰性措施”的威脅,林劍強調:“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一貫明確,我們始終認為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
這既是對特朗普政府“50天通牒”的明確回應,也體現了中國外交的連貫性。
中國立場獲得多國暗中呼應。
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雖未公開表態,但在聯合國安理會關于制裁俄羅斯的投票中多次投下棄權票。這些國家占全球人口40%以上,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和平力量。
當被問及是否擔憂美國制裁時,林劍的回答展現定力:“希望各方能為推動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進一步營造氛圍,積累條件,多做有益于勸和促談的事”。
中國不站隊背后的底氣,首先源于巨大的經濟韌性。
作為制造業超級大國,中國本身具備強大的產業輻射能力與市場縱深。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中俄貿易確實顯著增長,但這更像是兩國經濟結構天然的互補與共同需求的自然體現。
可以說,中國與俄羅斯在能源、農產品領域的合作,是與全球市場規則相容的正常經貿往來;與俄羅斯深化戰略合作,同時與歐盟、中東、東盟等區域力量保持穩健合作,這正是中國全球戰略布局成熟性的體現。
而中國供應鏈在全球經濟體系中深度嵌入,驟然加稅只會推高國際通脹壓力,反而會加速促使各國繞開美元體系尋求更安全高效的結算通道。
也就是說,若美國強行發起“次級關稅”打擊,可能反傷其身。
中國拒絕在沖突中簡單站隊,堅守和平對話道路,正贏得全球越來越多渴望局勢降溫的國家及地區力量的認同,這與單邊脅迫形成了鮮明對比。
可俄烏沖突畢竟不是中國說了算。
烏克蘭最高拉達7月15日通過決議,將國家戰時狀態再次延長90天至2025年11月5日。中國駐烏使館立即發出安全提醒,暗示大戰一觸即發。
恐怕只有美國何時明白多邊共贏的道理,俄烏才能通向安全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