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關系破冰!蘇杰生當面感謝中方并承諾合作,莫迪終于改口了
出乎意料,一向在外交場合“強硬”出鏡的印度外長蘇杰生,這次在北京卻突然換了臉色。他不僅沒有往常的咄咄逼人,反而一連串感謝、承諾,甚至把中方想要的答復一股腦兒都給了出來。
這一幕,連不少印度國內的媒體都覺得“陌生”。難道莫迪政府真的想通了?
過去幾年,中印關系跌宕起伏。邊境摩擦、涉藏言論、經貿爭端,一件件都像是在兩國之間壘起了冰墻。每當中國釋放善意,印度總要回上一句冷嘲熱諷。
蘇杰生本人更是多次在國際場合放狠話,聲稱印度絕不會在外界壓力下改變立場。可這一次,他抵達北京后整個人像變了一個人。
在會談中,蘇杰生先是感謝中方為印度香客赴藏朝圣提供便利,隨后話鋒一轉,強調印度希望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處理雙邊關系,愿意與中國一道維護邊境和平,防止摩擦演變成沖突。
他甚至還主動提出,支持中方辦好即將到來的峰會,言語間釋放出濃濃的合作信號。
這還是那個一向“嘴硬”的蘇杰生嗎?還是那個高喊“戰略自主”的印度嗎?這態度轉變,讓外界一時間議論紛紛。
其實,莫迪政府的轉向并非“突然開悟”。真正讓印度放低姿態的,是近幾年接連不斷的外部壓力。先是美國揮舞關稅大棒,對全球主要經濟體無差別攻擊。作為對美貿易順差國的印度,自然也沒能幸免。
莫迪曾親自飛赴華盛頓,試圖說服特朗普網開一面,但換來的只是冷冰冰的回應。汽車、鋼鋁產品等關稅一刀切,連印度原本談好的貿易協議也被擱置。
接著,俄烏沖突爆發,印度趁機大量購買俄羅斯廉價能源,自以為撿了個大便宜。然而,美國很快醞釀起對俄羅斯的二級制裁,特朗普更是揚言要對俄羅斯商品加征100%關稅。
若這一政策落實,印度的能源紅利也將隨之消失。對一個高度依賴外部能源的國家來說,這無異于當頭一棒。
在這種內外交困的局面下,莫迪政府終于意識到,單靠抱美國大腿,走不通。中印同為發展中大國,經濟體量龐大,市場互補性強,修復關系反而可能成為印度破局的關鍵一步。
中方顯然也在觀察印方的態度。雖然這次蘇杰生的發言堪稱“史上最溫柔”,但北京的態度依舊是謹慎樂觀。畢竟,中印關系過去就多次因為印方言行不一而反復。
中國駐印大使館已明確提醒印度官員,在敏感問題上要“謹言慎行”,不要讓局勢再度滑向對抗。
這一次,蘇杰生的話里話外都透露出合作的愿望,他強調要積累積極因素,避免分歧成為爭端,防止競爭演變成沖突。這與他過去動不動就“強硬回懟”的風格,簡直是天壤之別。
有人說這是外交辭令,但更多人認為,這是莫迪政府在現實壓力下做出的務實選擇。
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印度這次的“低姿態”到底能持續多久?在美國和西方盟友的壓力面前,莫迪政府能否保持戰略定力,不再搖擺?
中方已經伸出橄欖枝,但要想真正實現破冰,印度的態度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合作需要行動,承諾需要兌現。莫迪政府若想在大國博弈中謀得一席之地,就必須學會在風云變幻中做出理性選擇,而不是一再重蹈覆轍。
畢竟,機會不是常有,這次能不能抓住,決定了中印關系能否真正走出寒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