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女籃亞洲杯小組賽,中國女籃延續了傳統強隊的氣勢,兩場比賽分別以110:59和91:69大勝印尼和韓國,凈勝73分,這成績乍一看,簡直是“降維打擊,球迷刷著比分直呼過癮,不過,看得細一點、想得深一點,大勝背后其實也藏著不小的隱憂,尤其是首發控衛李緣的低迷表現,已經成了不少球迷和業內人士討論的焦點。
如果只看比分,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沒什么好挑剔的,畢竟張子宇和韓旭兩大內線表現堪稱完美,張子宇對陣韓國14分鐘8投8中,18分4板效率拉滿,韓旭更是拿下18分12籃板,攻防一體,正負值+20,妥妥的MVP,如果說中國女籃內線有多強,看看這兩場的數據就明白了,反正這配置打亞洲絕對是“天花板,但問題也正因為這陣容夠豪華,才讓其他環節的短板被無限放大,說白了,贏得多簡單,誰掉鏈子就越扎眼。
問題來了,這兩場比賽,首發控衛李緣的存在感實在太低了,場均上場15分鐘,兩場合計5投0中,只靠罰球拿到1分,籃板掛零,助攻也才6次,不怕對比,就怕橫向一看,同樣是控衛,王思雨替補登場12分鐘4投3中,9分3板8助攻,尤其是打韓國的第三節,正是靠王思雨的梳理和串聯,中國隊才一步步拉開分差,場上節奏一換,進攻頓時變得流暢,球迷一眼都看得出來,這“主次區別,真就差著一檔。
當然,有人會說,大勝之下,首發輪換節奏不同,數據參考意義有限,可籃球是場上說話,尤其是控衛這個位置,責任就是串聯全隊,既要幫內線吃餅,也要外線拉開空間,可李緣這兩場,進攻端幾乎隱身,三分投不進,突破沒空間,防守端又承擔不了太多壓力,場上完全沒展現出主控應有的節奏感和侵略性,說難聽點,這表現別說帶隊打強敵,連在場上都像是在“擺爛劃水。
再看細節,中國女籃本屆亞洲杯目標很明晰,就是沖著冠軍去的,A組賽程也不算難打,印尼和韓國整體實力都在中國女籃之下,這樣的大勝局面,正常來說是給主力陣容磨合、替補球員刷經驗的最佳時機,可偏偏在控衛這個最需要穩定輸出的位置上,李緣卻始終找不到狀態,連帶著全隊進攻有時候也會陷入短暫卡殼,尤其是遇到對方上強度、逼搶緊湊的階段,李緣的控球和推進能力明顯吃緊,這要是碰上日本、澳大利亞那種級別的對手,恐怕不是現在這點小失誤能輕松過去的。
場外輿論也沒閑著,賽后就有不少網友直言控衛才是中國女籃的“最大毒瘤,甚至有球迷評論“人家大勝都能打成這樣,遇到硬仗怎么辦,其實大家都明白,亞洲杯前半程中國女籃還是“降維打擊,可到了淘汰賽,尤其是面對日本、澳大利亞,控衛的串聯、攻防轉換、臨場應變能力就得拿出來了,靠內幕硬懟是行不通的,李緣如果不能及時調整狀態,主教練或許也要考慮輪換、下放時間,畢竟替補席上的王思雨已經多次證明自己能在關鍵時刻站出來,甚至有球迷調侃“用王思雨主控,至少不會自廢武功,這話雖然夸張,但多少也反映出球迷的真實擔憂。
其實說到底,李緣不是沒能力,過去幾屆國家隊、WCBA的表現也算穩定,但現在的她,似乎陷入了某種“自我循環,投不進就更不敢投,傳球沒信心,防守也畏首畏尾,比賽一旦進入膠著,控衛一迷失,場上節奏就全亂了,球隊的整體戰術也打不出來,教練組要的不是“干站著的主控,而是能在場上呼應隊友、調動情緒、掌控節奏的領袖,這兩場下來,李緣顯然還沒找到那個狀態。
當然,大賽期間狀態起伏很正常,球員心理壓力也大,但競技體育沒有如果,尤其是國家隊層面,每一場都是檢驗,沒人能一直吃“老本,更別說現在外界對中國女籃的期待值已經拉得很高,亞洲杯只是開始,后面還有奧運資格賽、世界大賽,控衛的短板如果不補上,等到真刀真槍的時候,可能就不是現在這種“友好比分了,教練組該怎么取舍,用人還是要看場上表現,別怕爭議,畢竟贏球才是硬道理。
說到底,中國女籃這波小組賽贏得漂亮,整體實力也沒啥可挑剔的,但首發控衛表現低迷已經是明擺著的問題,不可能靠“掩耳盜鈴混過去,李緣要想繼續占據主控位置,就得拿出更強的自信和執行力,打出屬于自己的節奏,否則球隊遲早會用腳投票,畢竟現在的中國女籃,是奔著冠軍去的,任何環節掉鏈子,最終都可能成為失敗的伏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