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魯鳴指導這次帶隊,在人員選擇上,確實引發了不小的討論,焦點很集中,主要就是李緣和潘臻琦這兩位球員的入選,以及劉禹彤的落選,大家覺得這個選擇,直接影響了咱們女籃在場上的戰斗力。
讓李緣打核心后衛,從這么多場比賽看,效果真不太行,她的問題暴露得比較明顯。
首先,進攻效率上不去。投籃吧,準頭不夠;想往里突吧,又很難真正撕開對手的防線;失誤呢,還偏多,這就讓進攻顯得很滯澀。
最讓人頭疼的是組織這一塊,球到了李緣手上,常常“粘”住,出球慢,這一慢,就把整個隊伍的進攻節奏拖住了。隊友跑出來的空切機會,或者快速轉換進攻的好時機,往往就在她運球的時間里白白溜走了,給內線傳球,也經常是時機不對或者傳不到位,中鋒接得別扭。
防守端,李緣也存在短板,很難有效限制住對位的球員,作為一個主控,進攻組織不起來,防守又吃力,這位置上的問題就放大了。
另一個爭議點是潘臻琦,作為鋒線球員,她在場上的貢獻度確實讓人擔憂。
進攻手段比較單一,穩定的中投幾乎沒有,持球突破也沒啥威脅。更關鍵的是,現在比賽都強調外線火力,可潘臻琦在三分線外,幾乎提供不了什么支援。看看人家韓國隊那個7號,跑動積極,敢打敢拼,一對比,差距就出來了。
在籃板球的沖搶上,她顯得意識不夠,對抗也偏軟,不夠強硬,整體感覺,她在場上像個“局外人”,存在感很弱。很多時候,你會感覺場上好像少個人似的。
更要命的是,她近兩個賽季在聯賽里的狀態下滑得很厲害,可以說是斷崖式下跌。在內蒙古隊,她都快成“飲水機管理員”了,上場時間都保證不了,這種狀態下還被選進國家隊,大家自然要問:為什么是她?她還能帶來什么?
李月汝回不來,內線本來就缺人,這種情況下,不帶劉禹彤,爭議就更大了。
大家普遍覺得,劉禹彤的身體優勢和籃下強攻能力,在亞洲級別的對抗里是能派上用場的。她完全可以作為韓旭的替補,在內線提供支援,尤其是打澳大利亞這種身體強壯的隊伍時,多一個能扛能打的點,太重要了。
宮指導也可能是想鍛煉新人,比如張子宇,這個想法能理解,但鍛煉新人和追求成績,也得兼顧吧?如果用劉禹彤替代潘臻琦,既能補充內線急需的即戰力,又能騰出位置鍛煉新人,看起來是個更平衡的選擇,現在不帶她,內線輪換的深度和戰術變化的空間,感覺都被壓縮了。
問題不僅僅在球員身上,對陣韓國那場球的上半場,把球隊的困境暴露得很徹底:內線被包夾得難受,外線三分投不開,鋒線的穿插跑動也不夠,面對韓國隊那種瘋狂的防守強度和沖擊力,咱們有差不多20分鐘打不開局面。
這時候,作為主教練的宮魯鳴,他的臨場調整就顯得很關鍵了,是球隊被對手打懵了?是李緣組織不起來導致進攻癱瘓?還是鋒線隊員戰術執行不到位、三分死活投不進?不管具體原因是什么,在球隊遲遲打不開局面的那段時間里,宮指導沒能拿出有效的辦法來破局,這個責任是跑不掉的。
破聯防、無球跑動穿插、三分球、籃板保護、防守配合、擋拆質量……這些環節都出了問題。宮指導在后續對陣日本和澳大利亞這些硬仗里,能不能把這些問題解決好,非常關鍵,球迷們都在看呢。
說到底,宮魯鳴指導這次選人,特別是堅持使用李緣和潘臻琦,同時放棄劉禹彤這樣的球員,在實戰效果上很難讓人信服。李緣在核心后衛位置上的短板——組織不力、進攻效率低、防守有缺陷,讓球隊運轉不暢,潘臻琦在鋒線上的全面低迷——攻不進、守不住、存在感弱,加上她本身聯賽狀態就糟糕,入選的理由實在不夠充分,而劉禹彤這種能提供即時戰力的內線被排除在外,更讓人覺得內線輪換的選擇值得商榷。
當球隊在亞洲賽場上打得磕磕絆絆,進攻打不開,防守壓力大,應變又顯得慢的時候,大家很自然地會去審視:這隊伍是怎么組建的?關鍵位置的人選是不是最優解?作為主教練,宮魯鳴在“選人用人”這道題上,這次交出的答卷,爭議確實不小。成績和鍛煉新人如何平衡,球員狀態如何評估,臨場如何調整,這都是教練要面對的難題,這次選角,至少從目前看,沒能很好地解決這些難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