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wǎng)7月17日報道 俄羅斯《獨立報》7月16日發(fā)表題為《中國正在成為比美國更具吸引力的國家》的文章。作者是弗拉基米爾·斯科瑟列夫。主要內容編譯如下:
本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的民主黨人發(fā)布報告,指責特朗普政府為中國提供了超越美國、成為更具影響力大國的機會。報告稱,中國正在填補特朗普關停國際援助項目、削減科研經(jīng)費、在盟友間制造嫌隙后形成的真空。民主黨在該委員會的最資深代表珍妮·沙欣說:“本屆政府接二連三地作出讓我們無法協(xié)同應對中國行為的決策。”
質疑順理成章地出現(xiàn)了:沙欣是否在夸大中國的威脅,從而影響社會輿論?雖然從安全方面看,中美在臺灣和南海問題上存在嚴重摩擦,但北京正仔細考慮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策略,并無意參與軍事冒險。真正的現(xiàn)實是中國通過軟實力傳播等途徑,鞏固自身的全球地位。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和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亞歷山大·洛馬諾夫指出,軟實力的概念是從美國傳入中國的,由哈佛大學學者約瑟夫·奈提出。20年前,中國懷著極大熱情接納了這一理念。因為它恰逢其時。該理念符合中國對國際關系的傳統(tǒng)認知:不靠武力、不借助沖突,而是通過傳播中國文化及世界觀來實現(xiàn)影響力。目前,推廣軟實力位列中國的優(yōu)先事項,但其內涵較20年前顯著擴展。中國將與外國的智識對話、創(chuàng)建具有影響力的智庫也納入其中,國際論壇成為投射軟實力的重要平臺。中國領導人于2023年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是關注的重點。
對發(fā)展中國家而言,重點不在經(jīng)濟援助,而是打造能刺激伙伴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機制,包括投資與跨文化對話。中國跟美國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后者自我封閉,用有利可圖的交易、提高關稅和其他施壓手段來向世界喊話。而北京則強調包容性、平等互利合作。中國豐富多彩的文化亦能提升其軟實力。
中國致力于展現(xiàn)自身作為文化深厚、開放包容、高速發(fā)展的國家之形象,因此許多國家的人們對學習漢語的興趣越來越濃。
俄羅斯科學院中國與現(xiàn)代亞洲研究所學術負責人亞歷山大·盧金強調,一國所具備的軟實力能吸引其他國家向自己靠攏。有些美國學者指責中國沒有軟實力,只有很多錢,并用錢讓窮國“依附”于己。但這樣的觀點錯得離譜,畢竟經(jīng)濟力量不等于軟實力。(編譯/童師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