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拉迪波的故事,放在今天的NBA輿論場,絕對是那種讓人忍不住搖頭感嘆的典型案例,畢竟這個名字在很多老球迷心里,還有著“天賦型后場的濾鏡——2013年的榜眼,出道就是巔峰,甚至一度被魔術寄予厚望,后來在步行者打出全明星級別的表現,一度讓人覺得這哥們要是沒傷病,怎么也得在聯盟混個十年頂級后衛的名頭,可現實就是這么魔幻,天才總是和傷病“對噴,有時候你不得不服命運的安排
當年步行者給出的4年8000萬續約合同,說實話,在那幾年后場身價水漲船高的大背景下,其實算得上市場價,甚至偏保守點,但奧拉迪波偏偏沒點頭,外界猜測他是想再搏一搏,拿到更大合同,畢竟,那時候的他剛剛打出巔峰賽季,場均20+5+5的數據,防守端也能對位一線球星,怎么看都是符合頂薪模板的操作,只是沒人想到,命運這波冷笑話來得太快,傷病直接讓他掉隊,連8000萬都成了鏡花水月
從步行者到火箭,再到熱火,奧拉迪波的這幾次轉會,其實都是在“自救,一邊養傷一邊尋找存在感,但你說他沒打出東西也不完全對,哪怕是受傷后,偶爾還是能看到他沖擊籃筐、強硬防守的瞬間閃光,只不過,這種高光越來越零碎,像極了那些年被反復拉傷的羅斯、沃爾,只要你經歷過那種大傷,心氣和身體的落差幾乎是不可逆的,這里面沒什么道理可講,就是天賦和運氣的對噴,球迷看著都急,何況球員本人
話說回來,這兩年奧拉迪波的名字幾乎消失在主流新聞里,除了偶爾有“恢復訓練的片段流出,大部分時候都是一地雞毛,沒人真正在意他還能不能回來,直到最近一則消息:他在拉斯維加斯辦了場私人訓練課,邀請了NBA和國際球員,還叫來了幾支NBA球隊的工作人員,甚至連CBA的主教練都到了現場,這波操作怎么看都有點“最后一搏的意味,畢竟,NBA市場對傷病球員的包容度越來越低,沒人愿意為一個風險極高的后衛再開大合同
有意思的是,這場訓練里,奧拉迪波還真打得挺有畫面感,5對5的熱身賽里依然能看到他突破、扣籃,甚至有記者現場點贊,感嘆他狀態回暖,只是訓練場的高光和NBA級別的對抗,完全是兩碼事,大家都懂,訓練營和實戰差了不止一條街,這也是為什么,哪怕他場上拼勁十足,NBA球隊依然不敢冒險簽下他,對比下當年同樣受傷的球員,比如考辛斯、海沃德,市場冷淡基本成了常態,奧拉迪波再努力,終歸還是要面對現實
問題來了,如果NBA的大門真的關上了,奧拉迪波會不會考慮來CBA,現場就有幾支CBA球隊的主教練觀摩訓練,這信號其實很明顯,CBA這兩年對有NBA履歷的后衛一直有需求,只要他狀態能保持個七八成,哪怕只是個“流量擔當,賽場上依然有生存空間,畢竟,CBA對外援的要求更多是能砍分、能帶隊,奧拉迪波這種類型很容易成為票房擔當,說白了,就是“流量+實力兩手抓,哪怕是倒在NBA,也有機會在中國打出第二春
當然,從球迷視角看,奧拉迪波的故事挺讓人唏噓的,這哥們要是早點點頭續約,至少能穩穩拿到人生第一桶金,現在倒好,高薪合同沒了,巔峰也碎了,只能靠自律和努力維持存在感,多少有點“擺爛既視感,可你要說他真的就此沉淪,未免又太絕對,他的訓練態度、場上拼勁,確實比不少“混日子的球員強太多,這種精神在當下聯盟其實挺稀缺的
此情此景,你說奧拉迪波還有沒有機會重返NBA,其實很難給出絕對答案,畢竟聯盟每年都有新秀沖上來,球隊管理層更傾向于簽年輕人,性價比高、風險小,奧拉迪波這種既有傷病又年紀偏大的后衛,想要一紙合同,難度比登天還大,但如果他能像當年林書豪那樣,調整心態,嘗試其他聯賽,或許還能收獲意外之喜,這年頭,轉型成“國際球星未必不是一條出路
總的來看,奧拉迪波的故事是一出關于選擇和命運的現實劇,本可以憑天賦和努力拿下屬于自己的舞臺,結果卻被傷病反復拉扯,最后連合同都成了奢侈品,這種落差,球迷看著都覺得可惜,但競技體育從來不講情懷,只有結果和現實,未來奧拉迪波能否再度出現在NBA賽場,誰都說不準,但只要他還在堅持,球迷也該給點掌聲,畢竟,像他這樣還在為夢想拼命的球員,已經不多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