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生活的770萬猶太人當中,至少存在120萬人顯得那么“與眾不同”。
他們說自己才是正統,更是自詡猶太教的傳承者,反對世俗化,主張全職研讀宗教經典,拒絕兵役。
種種措施下來之后,使得這一部分人成為了以色列的累贅。
甚至有傳聞,他們反對復國主義,更反對猶太政府,對巴勒斯坦人表現出極大的同情與贊同。
這些到底是不是真的?
猶太發源的時間較早,但哈瑞迪的時間就短了一些,畢竟是從整體分裂、發展出來的,自然要慢一些。
18~19世紀的歐洲,特別是在東歐的部分地區,從大群當中分化出了一支新的形態。
這群人對所謂的啟蒙運動和現代化的改革表現出了極大的抵觸情緒,主張恢復并堅持傳統猶太教的生活。
19世紀60年代,匈牙利哈瑞迪派表現的最為激進,想讓他們融入現代社會,那是不可能的。
這一派系的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到了宗教學習上,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本色與傳統。
到了1948年,有了以色列之后,哈瑞迪派也移民到了這里。可他們對所謂的復國主義不感冒,甚至持反對態度。
認為猶太人的解放不應該是人為建立國家,而是應該等待彌賽亞的降臨。
同樣在這里,他們還是拒絕融入社會,始終堅定認為世俗社會會腐蝕他們的信仰,動搖他們的根基。
指責以色列建國和世俗社會是違背上帝旨意的恥辱行為,應該保持流散狀態,取締政府。
還有一些喊出了贊成巴勒斯坦聲音。
別看哈迪斯人不參與社會,可他們的生育率卻高的離奇,是當今世界上僅有的幾個高生育種群。
大概每個家庭會有7~8個孩子,部分家庭會有10~15個,女性一生至少會生6.9個孩子。
這么高的生育水平保證了族群的數量與日俱增,現在已經占到了人口的12%,大約在120萬左右。
至于未來他們的人口會2030年增長到200萬,到2065年的時候會徹底占據國家的主體,比例達到32%。
另外在學齡兒童當中,該族群人已經占據了22%,以后改變國家結構指日可待。
別看他們的人口多,但這么龐大的人口卻拒絕接受教育,或者說世俗教育。
宗教學校是男性的首選或者唯一歸處,在18~24歲的男性當中,9成以上的人會全職投入宗教學習。
他們認為接受職業培訓是對宗教的背叛,如果不是為了一口吃的,他們不會走向社會與其他猶太人混居、混生活。
25歲到64歲的男性,才會有一半的人離開課堂。
他們在宗教校園里接觸的可非數學、科學、英語這些,而全部都是宗教知識。
這群人是拒絕工作的,但為了吃的,他們也會選擇就業,可就業率低的嚇人。
男性只有52%的人選擇就業,女性會高一點,達到76%,但大多數都是低薪工作,全都指著國家供養。
為此,這群人的貧困率也是最高的。整體來看該“國”21%的家庭處在這個階段,可“只念經不工作:這群人更夸張,這一比率高達45%,窮人更是占到了全國的67%。
這么窮,還不工作,能活下來也是一個奇跡,以色列每年會拿出22億美元供養這群人。
40%投給了宗教學校,30%給了兒童,剩下的30%則用在了住房與福利上。
每年財政要消耗8%來養著這群人,可他們為稅收做的貢獻僅有2%。
這些數據一公布,怎么看都讓猶太人難以接受。
當年,哈瑞迪人來的時候打的旗號就是不會融入社會,更不會出兵役,直到現在男性兵役的比例僅有9%。
其他猶自然難以接受,因為世俗青年的入伍比率已經超過了70%。
所以,在2018年以色列單方面宣布不服兵役違憲,可隨之而來的是30萬哈瑞迪人走上街抗議。
最后這一命令被取消了,還連帶著服兵役的比率從9%降到了7%。
哈瑞迪人數量少,可他們在議會當中占據的比例不低,比人口的12%還要高三個點有15%。
正是因為席位和傳統性的緣故,使得他們擁有宗教立法和預算分配上的絕對干預權。
政策的制定和宗教皈依都由哈瑞迪派左右,外來的猶太移民想要結婚必須得到哈瑞迪派的認可,否則就不能娶妻生子。
現在,前蘇聯移民來的數10萬猶太人至今無法結婚。
以色列現在想通過措施控制哈瑞迪的人口,把男性就業率提高到63%,可這些的難度不亞于讓巴勒斯坦人承認以色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