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新進展新成效。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事業多項指標提前完成,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取得一系列新進展新成效。
▲發布會現場
一是知識產權保護邁上新臺階。完成專利法新一輪全面修改,推進商標法新一輪全面修改,建立地理標志統一認定制度,構建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發明專利平均審查周期壓減至15.5個月,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穩定在4個月,均躋身相同審查制度下國際最快水平。
二是知識產權運用取得新成效。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從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從2020年的3194.4億元提升到2024年的3987.1億元,年均增速5.7%。我國PCT國際專利、馬德里國際商標、海牙體系外觀設計申請量均躍居世界前列。全球前5000個品牌中我國品牌價值達1.76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三是知識產權服務達到新水平。國家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達到483家,實現省級層面全覆蓋。推動設立知識產權研究生專業學位,執業專利代理師人數超過4萬人。
四是知識產權國際合作取得新突破。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我國排名提升至第11位,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首,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數量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一。
從上半年來看,申長雨表示,我國知識產權儲備穩步增長,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提升。截至今年6月,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501萬件,同比增長13.2%,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5.3件,再創新高,提前實現“十四五”規劃預期的12件目標。國內注冊商標有效量達4895.9萬件,同比增長6.6%,平均每4個經營主體就擁有1件注冊商標。累計認定地理標志產品2861個,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7424個,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經營主體超過3.7萬家。上半年國內申請人提交的PCT國際專利和海牙體系外觀設計申請分別同比增長了12.7%和23.2%,更多國內企業正在加速海外知識產權布局。
企業方面,據悉,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到52.4萬家,擁有的有效發明專利數量達372.7萬件,占國內有效發明專利總量的74.4%,較“十三五”末提升6.1個百分點。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北京報道
編輯 包程立 責編 官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