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斯的新劇剛剛首映完,大家的反響非常的不錯,觀眾們都很期待這位沉寂多年的老藝術家能帶來什么樣的驚喜,但萬萬沒有想到還沒上演就慘遭延期。
70多歲的陳佩斯為了這個劇費心費力,到處拉投資,自己親自上場表演,結果臨到上映的時刻,卻慘遭這樣的對待,這也讓我們看到了,電影其實也有自己的“人情世故”。
為啥新劇會被延期?陳佩斯這次的表現有多驚艷?
強勢回歸卻慘遭“排擠”?
說實話,看到陳佩斯終于回歸大銀幕,很多人心里都是一陣激動,畢竟這個名字對我們這代人來說太熟了,他演的小品陪我們過了很多個春節,《吃面》《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哪個不是經典?可他在巔峰時刻突然淡出了熒幕,這一走就是三十多年。
等我們在電影名單里再次看到陳佩斯的時候,仿佛一腳踩進了回憶的大門,時隔多年,陳佩斯帶著自己的新劇《戲臺》強勢歸來,這部叫《戲臺》的電影,不是什么快餐作品,它改編自他自己演了十年的話劇,每場演出幾乎場場爆滿,不光國內觀眾搶破頭,連國外的華人也專門飛來搶票。
有觀眾一連看了12場,說是每次都像第一次看一樣過癮,而現在陳佩斯把這個作品搬上了電影銀幕,不是為了賺快錢,而是想讓更多人看看真正的戲臺,真正的故事,為了拍這部電影,他自己掏腰包投了一個多億。
你要知道,71歲的人了,本來完全可以安穩退休,接點廣告或者偶爾露個臉就能輕輕松松養老,但他偏不,他認準了這個戲,有感情有執念,還不光是自己上,拉上黃渤一起助陣,這可是老中青三代都認的演技派。
首映那天,北京的影廳座無虛席,潘長江、蔡明、朱時茂都來了,老伙計一個不落,他們看完直接破防,朱時茂紅著眼圈說:我從來沒為佩斯哭過,這是第一次,潘長江也感嘆:佩斯太厲害了,把喜劇拍得這么有情懷,連臺下普通觀眾都直呼,這不單單是電影,是陳佩斯給自己的一份人生答卷。
可就是這么一部被業界夸,被觀眾盼的電影,居然在距離上映只剩三天時突然宣布延期,這事一出,網上立馬炸鍋,有的說這是為了搶到一個黃金檔期,也有人質疑:是不是被其他電影排擠了?大家的質疑不是空穴來風,畢竟像這種最后關頭的改檔,實在太罕見了,怎么看都有點貓膩
事實上,這段時間也確實有不少的新片集中上映,檔期擠得非常的緊,陳佩斯后來專門發了視頻表達歉意,他說這部戲凝聚了太多人心血,要是倉促上映,連個好排片都搶不到,那等于白忙活,這話聽著讓人心酸。
一個老藝術家,兢兢業業準備了三年,還得跟其它的電影搶排片,連自己啥時候上映都做不了主,有網友一語道破:連陳佩斯都得讓路,那我們還能指望誰來拍認真電影?
電影上映也有人情世故
電影圈這一行,說白了就像一場搶座游戲,誰動作快、誰話語權大、誰背后站著資本,誰就能搶到最好的位置,今年暑期檔就特別夸張,前腳《戲臺》剛定檔,后腳一堆電影就嘩啦啦地擠了上來,生怕晚了一秒就被擠出局。
比如說姜文的《你行你上》,宣傳鋪天蓋地,幾乎霸占了整個熱搜,而大鵬的《長安的荔枝》也臨時決定提前上映,跟著一起扎進了7月中旬,再加上什么《超人》《神奇四俠》《小王子》《羅小黑戰記2》,光是那一周就有八部新片涌上來。
黃金檔都被這些高熱度商業片提前預定了,留給《戲臺》的排片只能從晚上九點以后算起,最早還是午夜場,你說觀眾會怎么選?一邊是特效炸裂,打打殺殺的大片,一邊是略顯冷門、沒什么流量噱頭的現實題材影片。
這種選擇題,大多數影院不會替你糾結,他們選誰賺錢多,就把好時間段給誰,《戲臺》再怎么高質量,它要是撐不起票房數據,排片就會自動被冷處理,別說陳佩斯心里不是滋味,就連普通觀眾都覺得委屈。
陳佩斯不是不知道排片難,但他沒想到會難到這個地步,從最開始的15%掉到不到5%,電影還沒上,就被擋在門口了,宣傳也沒資源支持,《戲臺》的推廣視頻用的是二胡配樂,不少網友看完說太老派、不夠時尚,這讓人怎么拼?
這不禁讓大家想起當年那部《百鳥朝鳳》,導演吳天明還沒等電影上映就離世了,那時候沒人管這部戲,排片連1%都不到,果制片人方勵在鏡頭前痛哭流涕,跪求影院經理給點黃金檔,才把這部好片救了回來,聽著覺得心酸吧?但這就是現實,不跪沒人看,不火沒人理。
如今陳佩斯經歷的何嘗不是類似的困境,只不過他努點力的在爭取上映時間,為了讓電影能有個好點的出場時機,不然他也不會在視頻里面說:這幾天我和觀眾一樣,每天都過得都很煎熬。
在這場排片風波背后,不只是一個電影導演的失落,更是整個行業的縮影:在一個越來越被流量主導的市場里,真正有內容的作品還能不能活下去?
不是懷舊,而是堅守
《戲臺》這部電影不是情懷炒冷飯,也不是老藝術家來鍍金的復出之作,它更像是一場逆流而上的堅持,一次“過氣”藝人的自我證明,一次真正的文化回歸。
首先得說,《戲臺》并不是空穴來風,它的前身是話劇《戲臺》,十年前首演,十年間在全球70多個城市演了將近400場,每場都是爆滿,你能想象一部講老戲班生活的劇,能讓觀眾連刷十幾遍都看不膩?這就是它的魅力,不是靠明星光環,不是靠熱搜話題,純粹靠劇本、靠表演、靠情感。
陳佩斯知道這部戲的分量,也知道要把它拍成電影難度有多大,他一開始就不打算靠流量營銷,更不想去蹭話題炒熱度,他找黃渤來演,是因為黃渤真懂戲,能撐得住,他自己演主角,是因為這部戲本來就是他從頭演到尾打磨出來的。
他想保留話劇的氣場,又得加入電影的節奏和語言,為了這個,他在片場常常自己盯剪輯和布光,一絲不茍。
就連道具場景也都是花大價錢找人按民國時期還原的,什么戲服、鑼鼓、化妝箱、民國街道、舊式戲院,全都實打實地搭,不是隨便糊弄一套,而是要讓觀眾一眼就能穿越回那個時代,感受到那個動蕩年代里一群小人物如何靠舞臺維持尊嚴的那種掙扎與浪漫。
這不僅僅是講戲班子的故事,它其實是在說: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是怎么一步步被邊緣化,又是如何有人死死守住它不讓它被遺忘的,這種情感不喧嘩卻直擊人心。
首映當天,朱時茂含淚擁抱陳佩斯說:老陳,你還在堅持,我真的服你。蔡明哭著說,“這就是我們想做卻沒做成的事,觀眾也紛紛說,看完后覺得虧欠了佩斯這么多年,今天終于補上了那一張電影票。
這部劇或許不會像哪吒那樣火遍全國,票房暴漲,但它一定會在很多人心里留下痕跡,畢竟有些電影不是用來娛樂的,是用來銘記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