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評論員 張雪
據7月15日新華網報道,近日,湖南衡陽街頭,一女子突發昏厥倒地,路過男子盤先生為其做心肺復蘇。經過盤先生和專業醫護人員的努力,女子恢復了微弱的呼吸和脈搏,眼睛也能夠睜開。但相關視頻被發布到網上后,有網友留言質疑“為啥不換個女的來按”。留言中,還有人稱救人者“明顯有襲胸嫌疑”。
心臟復蘇是針對心臟和呼吸驟停的一項標準急救技術,且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6分鐘,如果延遲,患者復蘇成功率極低,即使成功,也會對病人的重要器官組織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盤先生用果斷、專業的行動救人于危難,完成了一場充滿溫暖和善意的生命救援,卻遭到“鍵盤俠”的質疑和苛責,這不僅暴露出這些人缺乏基本的醫學急救常識,更折射出其內心的狹隘和是非觀的錯亂。在生命面前,性別不應成為阻礙施救的理由,更不應成為惡意揣測的借口。報道顯示,盤先生是一名醫學院教師,救人行為出于其職業本能和人道精神。“鍵盤俠”的無端指責,不僅可能讓施救者寒心,更可能讓更多人因怕“惹禍上身”而在面對類似情況時選擇退縮或旁觀。
事實上,盤先生的遭遇并非個例,近年來,一些善行被惡意揣測、苛責的情況不時發生——男子救下懸掛在扶梯上的女童被指責“手碰隱私部位”、醫生在高鐵上救人反被索要醫師證、外賣小哥跳橋救人被質疑是“擺拍”……可以說,每一次對施救者的無端質疑,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著公眾的善意,也會加劇社會的冷漠。在網絡上,這樣的言論令人不齒,也是一種暴力。
針對類似情況,相關社交平臺應主動作為,對惡意揣測和誹謗他人的言論進行及時處理,維護好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公眾更應為挺身而出的凡人和他們的勇氣、擔當鼓掌,更應聚焦于今后遇到類似情況該如何更好、更快地應對,而非糾結于施救者的性別、身份、手的位置等。一個溫暖、文明的社會,應該讓惡意誣陷者無地自容,而絕非讓見義勇為者戰戰兢兢、委委屈屈。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