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韻里童心躍 扎染香中古韻傳
(通訊員李欣陽 吳孟陽)7月15日上午,武漢市青山區紅衛路街道三弓路社區青少年暑假愛心托管班內,一方素白方巾悄然鋪開,一場藍白之約正在湖北經濟學院螢火蟲特別行動隊覃嬌、黃怡曼、吳屹三位老師的引領下開啟。
吳屹以簡單易懂的語言為孩子們揭開扎染藝術的神秘面紗:從蒼山洱海畔白族人民“疙瘩花布”的古老稱呼,到其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后的璀璨地位,扎染技術始終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為了讓孩子們近距離體驗這項小朋友們觸手可及的藝術,他向小朋友們詳細介紹了扎染技術的具體操作步驟。
屏幕上的操作指引最終停留在捆扎技法上,小朋友們認真挑選了自己想要的花色并仔細觀察學習手法后,在三位老師手把手引導下,他們的手指或專注纏繞棉線,或小心翼翼折疊布帛。當武漢科技大學 “智繪芯途”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吳孟陽輕聲提醒小朋友“扎得越緊,留白越清晰”時,孩子們屏息凝神,李欣陽感慨道:“孩子們操作時傾注的心血,讓我感覺到小小的布疙瘩里,仿佛正孕育著獨一無二的藝術生命。這每一次指尖的纏繞與折疊,不僅是對古老技法的摹習,更是對耐心與精細動手能力的錘煉?!?/p>
老師指引學生進行“扎”布
浸染時刻將氣氛推向高潮。吳屹與黃怡曼戴上白手套,將孩子們親手扎制的白色方巾浸入盛滿靛藍染料的小盆中。孩子們在一旁興奮的讀秒:“1,2,3……”漫長而又短暫的等待時間后,孩子們高舉著自己“匠心獨運”的作品說:“看,我的像星空!”“我的像海浪!”這方浸潤了文化基因與個人創造的小小方巾,成為他們這個夏日最珍貴的收藏。學生小曾興奮地向大家展示作品:“原來不用畫筆,也能做出這么神奇的花紋!我要把它帶回家給媽媽看!”
老師為學生們染布
對孩子們來說,這場活動已遠超一次手作體驗。本次課堂以非遺扎染為載體,在趣味實踐中全方位提升兒童動手能力、專注力與創造力,生動響應“非遺進社區”的國家文化保護戰略。方寸方巾間,孩子們通過扎結浸染親歷傳統工藝之美,在折疊捆扎中錘煉手眼協調與解決問題能力;社區托管課堂更將文化傳承融入生活場景,使非遺從課本符號變為可觸可感的生命記憶,于藍白交織的創造喜悅里厚植文化自信,真正實現“知行合一”的素質教育,為傳統文化注入青春薪火。
學生小曾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
這堂生動的“非遺啟蒙課”,是對國家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生動實踐——讓文化傳承的根系,在社區最基層的土壤中向下深扎,讓孩子們切身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悉,此次三弓路社區青少年暑假愛心托管班的扎染活動,以貼近生活的方式讓非遺文化在孩子們心中落地生根。這種在社區場景中開展的文化實踐,既是對非遺保護戰略的具體落實,更是將傳統文化傳承的觸角延伸至基層的生動體現。它用孩子們可感可知的方式,夯實了文化傳承的基礎,為非遺的薪火相傳注入了來自少年群體的鮮活力量。
編輯:李欣陽 吳孟陽
審核:韓亦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