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記者 左世周 通訊員 王天琦
近日,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李金國接受本報專訪,詳細介紹了開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情況,以及未來規劃。李金國表示,開封市通過“非遺+旅游”、“非遺+夜經濟”等創新模式,不僅推動了非遺文化的傳承,還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目前開封市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9個、省級非遺項目60個、市級非遺項目270個,涵蓋傳統技藝、傳統醫藥等多個類別。”李金國介紹道,這些項目承載著開封作為八朝古都的歷史記憶,兼具藝術價值與地域特色,其中朱仙鎮木版年畫、汴繡等已成為城市文化名片。
為推動非遺活態傳承,開封常態化舉辦非遺市集,固定時間地點集中展示各類非遺項目。市集通過傳承人現場展演、互動體驗等形式,拉近非遺與大眾距離,不僅激活了夜間消費市場,更成為市民游客感受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
在“非遺+旅游”領域,開封成效顯著。以清明上河園為例,2025年春節假期引入非遺項目后,接待游客量與旅游收入均實現大幅增長。龍亭公園、鐵塔景區等也通過非遺展演、主題活動等形式,豐富了旅游體驗。李金國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整合資源,開發更多“非遺+夜經濟”“非遺+研學”產品,打造特色旅游線路。
在非遺傳承人培養方面,開封市現有國家級傳承人9名、省級傳承人81名、市級傳承人444名。李金國表示,這些傳承人是非遺保護的中堅力量。開封市已開展非遺進校園、培訓班等活動,并計劃設立專項基金,吸引年輕人參與,破解傳承斷層難題。
展望未來,開封將從政策扶持、資金保障、宣傳推廣等多方面發力,推動非遺保護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讓千年古都的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