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源西街道積極發動群眾參與,切實將群眾角色在發展建設中從“旁觀者”轉變成“主人翁”,激發其內生動力,形成了一條具有源西特色的發展模式,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能。
夯實調解糾紛基礎:織密矛盾化解基層網絡
01
“樓棟長”巧解千家結
樓棟長朱小梅穿梭在萬隆一品小區樓棟間,無時無刻不在為居民服務著,為小區治理工作助力添彩。她用智慧和溫和化解一樁又一樁糾紛,居民們都笑稱她是大家的“潤滑劑”,“只要朱小梅出面,什么矛盾都能迎刃而解”。
“樓棟長”是康樂路南社區小區黨支部的一個縮影,也是群眾參與“百千萬工程”基層治理的生動注腳。推行的“樓棟長”機制充分發揮了“樓棟長”人熟地熟的優勢,小區居民可以一對一向樓棟長、物業、志愿者直接反映自己的需求,“樓棟長”可迅速到達現場協調解決,自“樓棟長”設立后,小區內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達98%,群眾對黨員干部滿意率達99%,實現“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小區”。
02
“調解室”巧解居民愁
近日,轄區靚新服飾加工廠因經營困難拖欠9名員工工資3萬余元,員工多次協商未果,前往新江三路社區尋求幫助。社區迅速啟動“三路小喜調解室”機制,并發動熱心居民共同參與調解。長期居住在該社區的梁女士主動請纓,憑借其熟悉社情民意的優勢,一方面協助調解員梳理員工訴求,另一方面從情理法多角度向廠方分析利害關系。在“調解室+居民”的協同努力下,廠方最終支付了全部欠薪。
社區基層特色項目:凝聚多元力量撐起幸福圖景
01
社區“合伙”,愛心早餐暖人心
周三早晨六點四十分,街面寂寥,“察記早餐”坐滿了外賣小哥、環衛工人。新江三路社區在打造“社區合伙人”機制時,察記早餐負責人葉先生便是最早同意并提出加入的企業主之一,像葉先生這樣的企業家,將自有資源轉化為民生服務力,正是“百千萬工程”社會力量在社區服務層面的生動實踐。他將每月第一個周三設立為“愛心早餐日”,在六點至七點半期間,免費提供早餐給快遞員、環衛工等新業態群體。
如今“社區合伙人”已成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有效載體,得到省市區級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并在官方政務平臺及多個社會公益公眾號上獲得專題報道和持續推廣,形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
02
青春“搭臺”,文化課堂潤童心
大學生志愿者小周從最初單純參與的“返家鄉”實踐者,到如今康樂路北社區“青學堂”文化素質提升項目的組織者,他坦言:“‘青學堂’就像一面鏡子,讓我照見了自己在‘百千萬工程’中的坐標——每個青年都能成為助力家鄉發展的‘關鍵變量’。”如今“青學堂”項目內容豐富,有硬筆書法、多彩黏土、創意手工、悠揚的尤克里里……至今已開設18場次的公益培訓,深受轄區青少年喜愛。
攻堅人居環境整治:打造整潔優美宜居家園
在“百千萬工程”推進過程中,康樂路北社區通過在志愿服務平臺、朋友圈矩陣及10余個社群、小區業主群發布招募令,大學生、志愿者等多元群體積極響應,形成全民參與熱潮。僅在4月23日的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就動員20余名志愿者參與,展現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當日成功拆除亂搭亂建鐵皮棚架4間,清理建筑垃圾及雜物逾15余噸,同步完成環境美化6000余平方米,以實踐行動為“百千萬工程”注入動能,形成“干部帶頭干、志愿者示范干、群眾跟著干”的火熱場面。
接下來,源西街道將持續錨定“綠富崛起·善治源西”的發展目標,主動謀劃搭建各方平臺,號召更多群眾參與到“百千萬工程”建設當中,充分挖掘社會建設力量,真抓實干,善作善成,共同凝聚源西高質量發展的更大合力。
來源:源西街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