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少年壯志:從韶山沖走出的革命者
1905年,湖南韶山沖的一戶農家迎來了第三個兒子——毛澤覃。他比大哥毛澤東小12歲,卻和大哥長得極像,圓臉大眼,神似母親文七妹。
8歲進私塾,13歲被毛澤東接到長沙讀書。在哥哥的影響下,毛澤覃早早接觸進步思想。1922年,17歲的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黨員之一。
那個年代,像毛澤覃這樣的年輕人,本可以安穩讀書、成家立業。但國難當頭,他們選擇了最難的路——革命?!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這句話在他們身上,不是口號,而是用生命踐行的信仰。
1925年,毛氏三兄弟在韶山建立黨支部,組織農民運動。土豪劣紳向軍閥告密,毛澤東被通緝。那晚,毛澤覃冒雨狂奔十幾里山路,給大哥報信。三兄弟連夜逃離,從此踏上革命征途。
多年后,毛澤東回憶:“那夜雨大得很,澤覃跑得鞋子都掉了,腳上全是血。”——革命者的親情,從來不是溫情的陪伴,而是生死時刻的并肩。
02 井岡山的“紅娘”:冒死促成朱毛會師
1927年,南昌起義失敗后,朱德率殘部轉戰湘南。他想找毛澤東會合,卻苦于無法聯系。
關鍵時刻,朱德派出一名聯絡員——正是毛澤覃。他化裝成商人,穿越敵軍封鎖線,歷經艱險終于找到井岡山。
有趣的是,毛澤東的秘書賀子珍第一次見到他時,竟誤以為是毛澤東本人:“毛委員?”毛澤覃大笑:“我是他弟弟!”——兄弟相貌之像,連身邊人都分不清。
毛澤東聽完匯報,毫不猶豫:“告訴朱軍長,趕緊上山!”一個月后,朱毛會師,中國革命翻開新篇章。而這一切,始于一個22歲年輕人的冒險之旅。
03 戰火中的愛情:賀怡冒死采藥,卻沒能等到團圓
1929年,毛澤覃在戰斗中腿部重傷,被安排到江西東固養傷。組織派了一個姑娘照顧他——賀子珍的妹妹,賀怡。
賀怡為了找草藥,獨自進山,甚至和毒蛇搏斗。毛澤覃問她:“不怕嗎?”她答:“怕,但更怕你這條腿廢了?!?傷愈后,兩人相愛,卻因種種波折一度分離。直到1931年,經組織批準才終成眷屬。
可惜,亂世中的愛情,注定多舛。1934年紅軍長征,毛澤覃被留下打游擊。臨別前,夫妻倆把年幼的毛毛托付給老鄉。賀怡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訣。 1935年4月,毛澤覃在瑞金山區遭敵軍包圍。為掩護戰友,他雙腿中彈,跪地血戰,最終胸膛中彈犧牲,年僅29歲。
他不是最高領袖,沒有赫赫戰功,但他用生命詮釋了“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的真正含義。
毛澤覃犧牲后,賀怡始終思念著他。1949年,她冒險尋找失散的毛毛,卻不幸遭遇車禍身亡。今天的我們很難想象,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如何能為了信仰舍棄一切?或許答案很簡單:他們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在那個黑暗的年代,選擇了燃燒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