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映青巒,幽篁繞岸環。走在竹洞村,目之所及全是盎然的綠意。近年來,竹洞村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通過筑牢“科學興綠、常態護綠、綠富并舉”三大支柱,凝聚組織合力、強化制度保障、擴大示范效應,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態答卷,實現了生態顏值與經濟價值雙提升。2025年7月,竹洞村作為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表現突出集體被廣東省委、省政府予以通報表揚。
科學興綠從“添綠意”變“添美景”
竹洞村是嶺南盆景之鄉,家家戶戶種盆景的傳統塑造了村民們突出的審美意識和經營意識。因此,在綠美鄉村建設初期,竹洞村黨總支就提出了“以綠為基、筑綠為美、點綠成金”的發展思路。在竹洞村黨群服務中心,一張由廣州市園科院,花都區農業農村、林業部門以及區屬國企等多個部門共同編制的《竹洞村鄉村綠化規劃圖》格外醒目。竹洞村的鄉村綠化特別之處在于實現了現代設計與鄉土記憶、風貌提升和產業發展的有機融合:一是以環湖發展軸為脈絡,避讓百年古樹、傳統建筑;二是通過系統摸排,精準鎖定17處綠化空間,定制“鄉土植物套餐”,創新繪制“一樹一坐標”精細化施工圖;三是同步融入產業規劃,為鄉村長遠發展留足空間。
竹洞村鄉村綠化規劃圖
要把“愿景”變“實景”,離不開廣大黨員群眾的實干苦干。2024年以來,竹洞村黨總支持續發揮“黨建+”引領效應,建立黨員聯系鄉賢機制,利用春節、清明等節假日開展鄉賢聯情走訪活動,動員鄉賢認捐認種認養。積極聯動24家黨政機關黨組織,先后開展“我為竹洞種棵樹”“鄉村綠化先鋒行”等活動,發動500名在職黨員認領“竹洞添綠”微心愿,勸導村民主動騰挪綠化空間,黨群合力植樹3000棵。2025年3月,全省鄉村綠化主題植樹活動省級會場選定竹洞村,省、市、區、鎮、村五級聯動,共同在竹洞村種下了一片綠美之林、希望之林。
開展“履行植樹義務 共建美麗中國”主題黨日活動
此外,竹洞村不斷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通過劃分10個綜合網格,落實“兩委”干部分片包聯制度,構建村干部+經濟社長+村民分級負責機制,推動黨員群眾自主拆除自家廢棄棚舍、清理各類雜物,持續踐行垃圾分類、廚余垃圾漚肥等,確保竹洞村沿著綠化、美化、凈化的方向一路向前。
“多股繩擰成一股勁”,村黨總支書記吳國波指著環湖綠道說,“經過這幾年的鄉村綠化行動,過去種下的一棵棵樹,逐漸形成了一片片景,環境好了、風景美了,我們的底氣也更足了。”
常態護綠從“一時美”變“時時美”
鄉村綠化,樹要種得下,還要栽得活、長得好。竹洞村黨總支牢固樹立“三分種、七分管”的理念,強化組織帶領、黨員帶動、群眾參與,不斷激發內生動力、做實長效管護。
技術下沉苗木有了“三甲醫院”
“以前樹死了只會補種,現在有‘體檢醫生’了!”竹洞村依托紅聯共建機制,充分發揮廣州市園科院資源優勢,組織專業團隊多次深入竹洞,開展科普下鄉、苗木“體檢”、除蟲除害等活動,手把手為干部群眾傳授“三埋兩踩一提苗”技術,并向竹洞村捐贈花卉苗木,打通綠化技術下沉基層“最后一公里”。
黨員帶頭管護有了“關鍵力量”
竹洞村黨總支創新網格化管護機制,推動村干部、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全覆蓋進網入格,細化管護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懸掛管護責任牌,將管護成效納入黨員“評星定級”和發展黨員考量內容,推動黨員干部認真履行綠化管護職責。村黨總支一手抓綠化、一手謀發展,聚焦產業發展核心區,重點抓好竹洞湖沿湖綠化日常管養,實施“日管護+周巡查”制度,確保苗木健康生長、增綠成景。
黨員先鋒帶頭護綠
群眾參與鄉村有了“愛綠風尚”
鄉村綠化,關系人民福祉,關乎鄉村未來,要讓村民們都參與進來。竹洞村黨總支將綠化管護寫入村規民約,作為鄉村治理積分制重要指標,和村民年底分紅掛鉤,推動村民主動參與苗木修枝、澆水、施肥等管護活動來賺取積分。立足“家家種盆景”的獨特優勢,積極組織開展“綠美庭院”“綠美陽臺”評比活動,鼓勵村民自覺認領房前屋后、閑置空地的綠化管護任務,著力將污穢不堪的“衛生死角”打造成鳥語花香的“金角銀邊”。
在竹洞村“金角銀邊改造計劃”的推動下,村民袁叔的庭院實現了華麗蛻變,“方寸地”變“聚寶盆”——從原先堆滿廢品的雜亂空間,爆改為精致典雅的盆景園。袁叔精心培育的微盆景曾被游客高價買走,更讓他找到生活的新樂趣:“現在澆花比打牌有勁!”
村民以庭院“小美”帶動鄉村“大美”
綠富并舉從“提顏值”變“提產值”
對于鄉村而言,提升“顏值”是發展的基礎,提高“產值”是發展的目標,推動綠美鄉村建設就是要把美景變“錢”景,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強化村企聯動投資2.5億打造“綠色IP”
走進占地886畝的竹洞湖生態綜合體,這里的湖光山色、草長鶯飛生動演繹了田園之美。竹洞村黨總支深挖“綠色GDP”,充分利用區屬國企的產業優勢、資源優勢、經營優勢,聯手簽署合作發展協議,預計帶動投資超2.5億元,以“盆景花木+旅游+文創”多元產業融合發展為方向,串聯鄉村特色景點、民宿與觀光休閑農業,探索引入“鄉村+螢火蟲+露營+燈光秀”等新業態,加快布局“吃住游購娛行”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體系,培育鄉村旅游新亮點。
探索“鄉村+螢火蟲+露營+燈光秀”新業態發展模式
創新運營方式培育“四金”農民
為了激活“造血”功能,竹洞村以集體土地、物業作為入股資本,成立廣州竹洞強村投資有限公司,通過民主表決、集體商議,在全市率先聘請鄉村職業經理人(鄉村CEO),領銜組建運營團隊,積極探索第三方公司與強村公司合作運營新模式,持續推動古村民俗、盆景花卉、田園風光等資源轉化為鄉村發展的資本。
近年來,竹洞村大力發動鄉賢回村投資,引進了“逸翠園”、“滿春園”、“怡翠園”等一批高端盆景龍頭企業,通過企業加強盆景協會與農戶的聯系,形成“協會+企業+農戶”的模式,造就高端苗木種植、展銷的集聚規模,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成為集體分紅有股金、土地流轉收租金、公司打工賺薪金、庭院經濟得現金的“四金”農民。
成立“廣州竹洞強村投資有限公司”,聘請鄉村職業經理人
激活電商潛能推動優勢產業升級
來到竹洞村農村電商產業園內,多名主播正在手機屏幕前向客戶介紹微盆景種養的技巧。近年來,竹洞村圍繞“電商直播+AI賦能”融合發展需求,先后組織開展“鄉村振興電商知識培訓會”“鄉村振興電商直播培訓班”等活動,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盆景消費群體采購需求,積極攻克微型盆景的養護技術難題,壓縮中大型盆景種養成本,同步完善線上展銷渠道,進一步實現從原始樹胚售賣到成品盆景展銷的產業升級,全村盆景年產值超8300萬元。
在竹洞村黨群服務中心的沙盤前,新一輪“黨員護綠愛綠先鋒崗”正在招募。當被問及上榜“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突出集體”要訣時,村書記吳國波指著墻上的標語微笑道:“黨組織強起來,黨員動起來,群眾跟上來”——這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綠美廣東建設生動的基層實踐智慧。
來源:花都區委組織部
編輯:夢圓
復核:謝惠瑜 吳敏娜
校對:賈愚 彭天陽
審核:鄧必彥
內容推薦
“花都發布視頻號”內容推薦
“花都兩會”系列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