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暑假的到來,如約而至的還有消暑綜藝。豆瓣評分7.9的《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第二季(下簡稱“脫友2”)可謂是這個夏天殺出的一匹黑馬,脫口秀演員的表演在各個社交平臺刷屏。
和第一季相比,《脫友2》除了一如既往的好笑外,多了更多女性深層次的表達。比如王小利講述社會對45歲單身女性的誤解,讓人在捧腹之余意識到,女性無論選擇什么樣的活法,都是“榜樣”。
比如,小帕撕開原生家庭的切口,講述父親的自私帶來的傷害,笑話雖然“地獄”,引發的卻是大家對于“原生家庭”議題的關注。
在這些女性表達中,讓人頗有共鳴的莫過于脫口秀演員張慧所講的,涉及二手煙這一公共話題的內容。
張慧說,自己的脫口秀靈感來源于之前在北京上班時候的一個困擾,那時,她發現同事會在樓道里抽煙,煙味一直飄到工位上。
性格“愛出頭”的張慧每次都會上前阻止,次數多了,同事就會躲著她抽。“本來想抽煙解壓,結果壓力更大了。”她也因此得了一個“煙霧報警器”的稱號。
張慧說,自己小時候也常常聞到家里人在客廳抽煙,她當時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可以做什么。后來北京出臺“室內禁煙”的規定之后,她意識到自己可以不用被迫吸二手煙,“我們有健康的權利。”
最初,張慧還會覺得自己是個怪人。節目播出之后,相關機構找她去拍控煙宣傳片,收集各行各業的人對“二手煙”的態度表達,張慧這才意識到,她不是怪人,而是那些人本來就不該在室內公共場所抽煙:“是亂抽煙的人先產生了問題,才有發聲的人。”
張慧把這段經歷寫到了脫口秀的表演里,分享出來后,她發現,被“二手煙”困擾的人不在少數:“很多人像我一樣,曾經都因為阻止抽煙被當作怪人,甚至有人在室內抽煙的時候,還理所當然地讓勸阻的人出去。”
張慧說,作為一名脫口秀演員,想通過表達自己的態度,讓同樣飽受“二手煙”困擾的人知道自己并不是在“搞事情”。
有個女孩給她發私信,說自己在樓道里遇到了抽煙的老大爺,女孩鼓起勇氣上前勸阻,卻遭遇老大爺高聲反駁:“抽煙是我的權利!”
張慧說,不要被這句話唬住,亂抽煙不是他的權利,上海控煙條例明確規定禁止在室內公共場所抽煙,因此老大爺所說的“權利”是站不住腳的:“了解法律法規,知道自己有哪些武器。”
當時,女生雖然通過撥打了110暫時制止了老大爺的樓道抽煙的行為,結果幾天后再次發現大爺在樓道里抽煙,“這不是一個制止一次就能行的事情,它需要持久的努力,但并不是說,我們的勸阻就沒有用了,因為還是那句話,我們在營造一個環境,很多人在維護自己不被迫吸二手煙的權利。我們不斷去發聲,才可能慢慢形成社會共識,然后讓亂抽煙的人去約束自己的行為。”
張慧說,自己曾經和一個戒煙門診的醫生聊天,對方是一個曾經幫助超過1萬人戒煙成功的醫生。他說,自己接觸到很多想要戒煙的人,但他們都比較猶豫,不知道戒煙能不能成功,會不會很痛苦,以及擔心戒煙之后,身邊的人遞煙會不會導致“復吸”。“所以,我們要營造的是一個支持減少二手煙的環境,這是一個慢慢推動的過程。”
張慧當天穿的T恤上面寫一句話, “83%的希望和17%的等待”,這也是她的態度,在《脫友2》里,張慧再次把這一年多中,關于勸阻“二手煙”的新經歷,帶到了脫口秀的舞臺上。
她還給出了一個非常喜劇的勸阻話術,第一,發出簡單直接的“滅煙”命令讓他們執行;第二,執行之后給他獎賞。“把煙掐掉,誰是把煙掐掉的乖寶寶呀”,在電梯、網約車等控煙的老大難場所,也許就可以循環播放這段視頻。
在收獲了認同和關注的同時,張慧也一度被貼上“強勢”的標簽。張慧認為“強勢”這個詞比較大,它還能細分:“我有時候更多是一種執著,我會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不會輕易因為別人的反對或不喜歡就不做了,我的性格特點支撐我去反對二手煙。”
有人說,張慧的表演看了讓人笑不出來,因為“二手煙”治理本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但在張慧看來,把“二手煙”帶入脫口秀表演這件事,是一種具有現實意義的態度表達。
喜劇是百花齊放的,不同演員帶來不同的風格,喜劇才會蓬勃發展,讓很多人找到自己喜歡的演員。
在小新看來,張慧這類脫口秀演員的表達更像是刺穿社會現象的利刃。很薄很輕,卻足夠鋒利。正如《脫友2》的主題一樣,當這把利刃輕輕揭開社會議題,觀眾在笑的同時,也擁有了與生活“輕輕交手”的勇氣。
新民晚報原創稿件
記者:董群力 唐夢葭
編輯:施雨
編審:龔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