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煙
來源 | 看電視
“現在如果還有人問,你知道一個女孩最重要的是什么嗎?”
“活著,活著啊,活著。”
《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第二季第六期下的節目中,步驚云呈現了“封神8分鐘”——從一個關于夢境和自我審視的段子切入,層層遞進,講述偷拍、造黃謠、女性恥感與沉默的共謀機制,三次“活著”將情緒推向頂峰,更是對生命尊嚴、個體價值的一種表達。
節目播出后,這段演出在社媒平臺引發不少關注,“步驚云為被造黃謠女孩發聲”登上文娛熱搜榜前列,陳魯豫看完演出后,評價中提到的一句“女性的視角就是人類的視角”同樣迎來不少網友共鳴。
憑借高密度的內容表達與多元的舞臺風格,《脫友2》開播以來收獲不俗口碑,目前豆瓣評分穩定在8.0分,獲全網熱搜熱榜2538個,全網播放與討論量持續走高,節目的微信指數和抖音指數都一騎絕塵,開播還未過半,既新人小帕首播微信指數破2億后,老將步驚云本周也連續兩日破億,在同期綜藝中熱度和話題度領先。
觀眾投出的高分,讓我們看到脫口秀正在托舉起一個真實、開放的表達場,牽動著屏內外的人們開始重新思考:脫口秀能表達什么、能抵達哪里、能為誰發聲。
從“活著”到“反擊”
脫口秀如何洞察恥感與困境
步驚云講述的故事,從一個夢開始。
某天晚上睡覺時,她夢到一名叫“雁”的男子,醒來后回憶起來有一些愧疚和自責,由此結合成長和生活經歷,巧妙地觸發了女性遭受言語暴力、被審判、被造謠等現象。
提及女性恥感時,她說“我覺得女人欲望羞恥太嚴重了,我就要講到它脫敏”;談到女生被造黃謠時,她說“我覺得造黃謠太輕松了,被造謠的人要是這么輕松就好了”。
步驚云講述的過程中,李宇春率先拍燈,陳魯豫、鳥鳥、山河、火鍋等人現場落淚,明明是幽默的表達,但又讓人覺得這樣的話題太真實了,難免有些沉重。
一層層笑點包裹住常見的結構性困境,也讓觀眾可以抽絲剝繭般感受到脫口秀演員極強的洞察力和表達意圖。
在嘗試拆解和錯置固有觀念時,步驚云以性別置換的表達途徑放大現實的荒唐,但并不制造對立。比如“男生因恐懼而在家門口放女性高跟鞋”這樣看似荒謬的設定,卻反映了不少女生每天面對的真實世界。
最終,她拆解“受害者有罪論”,并落點于最尖銳的問題:什么才是“原罪”?
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糟粕詞匯,滲透在社會的各個角落,隱藏在“穿成這樣不出事才怪”的冷漠目光中,藏在“女生要自重”的訓誡里,寄生在非法偷拍視頻的流量之中……
很多帶有陳舊觀念和污名化的詞匯,源自漫長的歷史積淀,至今仍以隱蔽的方式影響著現實生活,《脫友2》的舞臺讓大家看見這些陳詞濫調可怕的“現代適配性”——它們在言語暴力中搖身一變,成為道德審判的工具;在集體沉默中長期存在,卻從不被真正清算。
但令人驚喜的是,脫口秀的柔軟和包容,為大家提供了直視傷口、對抗沉默、反擊壓迫的窗口——擊碎羞恥與沉默的同時,也期待更多長期沉沒在水面下的話題能夠登上舞臺。
段子邊界再突破
關于笑聲、眼淚、沉默的思考
《脫友2》里出現的聲音越來越多元,脫口秀的題材也在被一步步拓寬。
本季節目中,既有如漫才兄弟、哈哈曹、邱月等演員貢獻輕松直接的笑點,也有如步驚云、Echo、銳銳、孫書恒等演員從生活化題材中反映現實議題,越來越多不同背景的選手出現,讓脫口秀呈現出更多層次的情感復合性。
Echo剖解月經話題、山河吐槽公共衛生間的不便利、小雪從各個角度切入家庭話題……脫口秀演員們洞察到制度、規范與性別日常之間的隱形張力,舞臺上講出的那些困境,亦是在追問一種更合理、更平等的生活邏輯。
后采中,哈哈曹坦言看見女選手們把偏見打破是一件很溫暖的事情,作為父親的他,也希望女兒可以生活在一個更好的世界里。
性別議題并非二元對立,而脫口秀的價值,也正是在于這樣一場又一場的共鳴中,讓表達成為連接彼此的通道,并非是打著所謂標簽將“一個群體”與“另一個群體”隔開的界限。
另外,也有很多男性選手在主動打破刻板印象。比如賈耗以“男生化妝”為話題切入,坦然講述對審美自由的理解:“沒有人規定男生應該什么樣子,也沒有人規定女生該怎么樣子?!?/strong>
與此同時,脫口秀舞臺也在為更多人打開麥克風。比如,準爸爸繼業以成長中常見的升學等議題為切口,全場唯一在校大學生李文講述答辯等校園話題,滑雪教練邱月分享曾經參加超女的經歷,讓李宇春直呼“太活靈活現了”。
普通人身上的經驗與情感,本就具有天然的真實張力。
諸如小四爺用《陋室銘》隱喻自己兒時家中貧苦,引發不少人共情,新一期舞臺中他的梗“就一頓飯的錢”魔性洗腦了大張偉和臺下許多選手。
《脫友2》的特別之處在于,它不只歡迎“專業段子手”,更鼓勵每一個有表達欲的人都帶著故事上臺,為來自不同城市、行業、教育背景的Ta們,提供了講述生活、觀察世界的機會。
觀眾轟堂大笑之外,還會潛藏著沉默、眼淚、思索。脫口秀卷動的情緒早已不只是哄堂一笑,而是通過真誠、具體的語言表達著種種,然后連接起更多人共同經歷的喜怒哀樂。
打破沉默
討論才真正開始
如果說脫口秀最初是一種個體表達的藝術,那么在《脫友2》的舞臺上,它已逐漸成長為一種喚醒共識、推動交流的公共語言。
步驚云“封神8分鐘”播出后,不少觀眾在社交媒體上直言“看哭了”“感謝她講出來”。從彈幕到評論區,從短視頻二創到后采回響,脫口秀的影響力早已不止于舞臺本身,而是向更廣闊的語境中延展。
這一季《脫友2》,就像一個不斷生長的裂口,撕開了許多被規訓捂住的口與耳。
曾經很多場合的公共表達存在男女失衡,近年來脫口秀女選手明顯變多,越來越多女性掌握主動發聲權。
第六期上的節目中,王大刀以童年經歷講述男性凝視與性騷擾,“一個人走在路上,突然轉身看看背后有沒有人”寫實無數女孩。
節目后采更是給了觀眾不小的沖擊力,脫口秀女演員們分享自己遭遇騷擾的經歷,共同發聲:看見“遲悟”的性騷擾行為,正視那些被忽視的傷害。
這些被講出來的故事,未必完美,也未必完整,但正因真實,才更有力量。它們讓觀眾看見那些日常中被忽略的困境,也鼓勵更多人開始表達、敢于表達。在一段段脫口秀里,語言正在變成承載社會經驗、推動認知變化的工具。
《脫友2》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議題啟蒙”的作用:讓沉默不再默認,讓傷害不再孤獨,讓討論成為可能。當身體羞恥、原生家庭、成長焦慮等議題出現在聚光燈下,舞臺也在轉化為一個社會性表達的媒介。
段子可以是輕松搞笑的、生活瑣碎的,也可以是情緒飽滿的、社會鋒利的。當下的脫口秀正在進階,幽默風趣的表達之外,節目也在療愈個體,成為撬動公眾議題的破題方式。
伴隨著多元議題的涌現,一個更真實、更溫柔、更能容納差異的公共空間,或許也正在被一點點建構出來。
有力量的表達也會持續為觀眾、年輕群體等帶來情緒認同感,悄然激發起更多人的勇氣和主動性。
《脫友2》用舞臺賦權“更多的聲音”,原本被忽視、被壓抑、被遮蔽的真實處境送進主流話語場,而公開討論,意味著那么被固化的觀念開始松動。
脫口秀以輕盈之態打破沉默,在那些勇敢、真誠、可能存在“瑕疵”卻充滿力量的表達中,我們看見情緒被釋放、聽見經歷被傾訴……
曾被忽視的聲音浮出水面,習以為常的沉默出現裂口——真正的討論,已經悄悄開始了。
主編:羅姣姣
文:殷宇星
排版:殷宇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