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的互聯網,“年輕人整頓酒局”成了新的流量密碼之一。苦酒局久矣的人,都會不由自主點進視頻,欣賞年輕人舌戰群儒,堅定推開酒杯。
敬酒不喝,罰酒更不喝,再加上奶茶文化的強勁,很容易令人產生一種錯覺——酒在年輕群體好像過時了。然而天貓、抖音等電商出具的報告中卻顯示,18到30歲群體的酒類消費呈現出相當顯著的增長。顯然,年輕人抗拒酒桌文化,卻并不抗拒酒本身。
那么,年輕人都去哪兒喝酒了?
啤酒,親民、快捷、清爽,拿起來什么都不用想,“噸噸噸”喝下肚,一瓶見了底。低度平價,大眾友好。從燒烤小攤,到聚會大餐,啤酒仿佛自帶社交屬性,天生是交談的好伴侶。
但在一些人看來,穩定意味著無聊,大眾化意味著平庸。對“千篇一律”的反抗,成為精釀啤酒再次復興的起源。20世紀中后期,美國一批堅持小規模手工釀造的精釀啤酒廠牌誕生,打磨品質、追求個性,讓他們一舉突破啤酒巨頭們的市場壟斷,舉起了現代精釀運動的火炬。可以說,精釀正是啤酒品類中的“年輕人”——新銳、自我、有趣。
▌精釀啤酒 | ?視覺中國
精釀剛進入國內那會兒,是“極小眾”的代名詞,喝精釀更像是在探索一個未知的風味世界,是件挺“酷”也帶點門檻的事。但隨著本土精釀站穩腳跟,進口精釀渠道打開,精釀也開始“破圈”,一線城市的年輕人成為主力消費者。
作為西南地區的經濟重地,成都一向以包容安逸的生活氣氛著稱,這里氣候悶熱潮濕,夜生活豐富,很快便孕育出一批出色的本地啤酒廠牌:道釀、牛啤堂、寒武紀、懶人……
▌成都九眼橋酒吧一條街 | ?視覺中國
“寅酒”位于西北面的青羊區,被老客們戲稱為“寒武紀親閨女”,店中最有名的當屬“大樹渾濁IPA”。
IPA(India Pale Ale)是精釀啤酒中最具代表性的風格之一,全稱印度淡色艾爾,以其突出的啤酒花香氣、明顯的苦味和豐富的風味層次著稱。能在店里各種環肥燕瘦的啤酒中做到王牌,“大樹渾濁”的香氣和協調性都是不必多說的,柑橘科水果的酸甜香氣令人口中生津,綿密的泡沫堆在松脂黃的酒液上,啜飲時會有種復雜而體面的幸福感。另一款“太樹”,則酒如其名——比“大樹”厚一點,甜一點。
▌精釀酒館 | ?視覺中國
這一帶,此類小而美的精釀店還有很多。寬窄巷子里的RED DOOR也很值得一去,酒單用隸書寫就,八個酒頭,選品簡單精煉。“十年積怨”,先芒果后松針的風味久喝不膩;意大利皮爾森則輕盈冰冽,純純的麥芽花香。
主理人別號“青羊區華莎”,起初還以為是波蘭人,結果查了才知道,“華莎”是個韓國女明星的名字。昔年有卓文君當壚賣酒,如今常客們給貌美主理人起了這樣一個花名,卻不顯得狎昵。因為這真是市井里的平人之趣,像舊時小孩子們跑去巷口看新嫁娘,有一種清潔的歡喜。
▌成都大多酒吧都擁有十分雅致的設計風格 | ?視覺中國
成都之外,首都北京的精釀文化也不容小覷。“我們有個說法叫在北京年輕人沒有自己的房子,但在北京有一個跳海這樣的客廳。”跳海酒吧的創始人梁優,是這種觀念的忠實擁躉。他不希望做網紅店,而是希望酒吧可以是城市中的島嶼,為孤獨的年輕人提供精神的棲身之所。
“跳海酒吧”的全職員工很少,大多是愛好者和常客們報名,每個人都能當上幾小時的“主理人”。上百個微信群全靠粉絲運營,每個群都衍生出了自己的特殊聊天氛圍,有自己的梗,儼然一個小小的子文化社區。沒有絕對中心,也沒有絕對權威,酒吧氣氛有時會像是在朋友的客廳——你可以讓朋友遞來一瓶酒,或者干脆自己去翻找朋友的庫存,這在傳統的酒吧是不可想象的。
▌來到跳海的人,比起顧客,更像一群久別重逢的老友 | ?跳海
年輕人渴望通過精釀建立一個有種共同信念的理想化社區,與人建立真實的連接。而這些城市本身開放旺盛的消費活力,也在消化精釀啤酒,將其融入本地文化,形成具有鮮明城市印記的精釀版圖。
不同地區不止精釀的喜好不一,就連歌單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像北京的歌單會更加地下一點。像廣深的歌單會更加的樂夏(樂隊的夏天)一點,會偏搖滾的。重慶就會偏西南地區的特色雷鬼。”創始人梁優聊到各個地區的分店差異時,說起重慶就是安逸、樂呵;而深圳的互聯網氣氛濃厚,對抗內卷的腔調更加直接。
▌不同的地區,喜好的精釀口味也不同 | ?圖蟲
傳統的觀念中,顧客是上帝,但精釀啤酒的文化內核從誕生之日起,就是反叛。新時代的精釀酒吧更像一個“人”,面對客人,它可以一邊自我表達,一邊平等篩選。這種關系比起“服務”,更類似于“招待”。在匯聚了大量高學歷、高流動性年輕人口的都市,它成為了一個理想的“液體烏托邦”,為漂泊在大城市的年輕人,提供著溫度與歸屬感。
年輕人從對精釀的喜好中,定義自己,照見自我,奪回喝酒的主動權——酒友再好,也得是自己真心選的。
▌一家酒吧就是一個小型社區 | ?圖蟲
從舊有酒桌文化上的人情世故,試探交鋒,到如今的來去隨風,口感至上,折射出的是新一代人生活態度的變遷:年輕人并不真的排斥“酒桌”,他們只是抵觸權力。
中國人的一生,往往是從慶生的酒開始,又以白事的酒結束。長亭送別喝酒,接風洗塵喝酒,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有酒作伴。
酒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喝什么酒,怎么喝,都反映著當下的社會風貌。
▌人生大事,總與酒有關 | ?視覺中國
而當代年輕人群構成的酒文化生態中,傳統烈酒的吸引力卻在明顯下降,換言之:豪氣干云的醉酒不吃香了,低度酒才是年輕人的天下。
這正是對“微醺自由”的回應:酒精不再是負擔,而是輕松融入生活間隙,提供恰到好處的愉悅。
▌古樸的老式酒館 | ?視覺中國
江小白算是這方面走得比較早的品牌,包裝文案劍鋒直指年輕市場。2023年,國酒C位茅臺與瑞幸聯名,推出醬香拿鐵,引爆朋友圈。隨后其他名酒也不遑多讓,紛紛嘗試年輕化轉型。
但年輕人已經將頭轉向了歷史,依托于漢服、非遺熱帶來的傳統文化熱潮,帶有中式美學的傳統小酒館崛起,賦予了低度酒詩意的指向。古典小說中看到的小酒館并未消亡,反而以全新的方式強勢地席卷過年輕一代。
▌ 中式酒館獨有的審美意趣 | ?視覺中國
在眾多希望復興傳統文化的城市中,西安無疑是成績最為突出的那一批。“長安街上酒家眠”,作為盛唐文化的指定打卡點,如今的西安有長安十二時辰,有大唐不夜城,踏入其中,從路邊行人到街邊小吃,都是千年前長安的模樣。
所以,有一家舞低楊柳樓心月的唐朝酒肆,也沒什么可稀奇的。
▌ 燈火通明的酒巷 | ?視覺中國
舞蹈演員趙迪妮平日喜歡旅行,也喜歡哈利波特,但在西安千古情酒館中的她,令人很難聯想到現代姑娘。酒館是全然的胡姬酒肆燈花淚,仿佛令人置身于千年前萬國來朝的盛世,燈影朦朧,架子上擺滿貼著紅紙的酒壇。
在一群女孩環繞的場地中間,趙迪妮舞姿曼妙,淹然百媚。觀看的女孩子們時不時為她的互動尖叫,前一秒可能還在罵皇帝渣男,下一秒便恨不能以身替之了。
▌漂亮的花酒酒柜 | ?視覺中國
這類酒館中,喝不喝酒,喝什么酒好像變得沒那么重要了。酒服務于氣氛,亦服務于幻想。酒的味道、顏色、乃至與其相鏈接的詩詞典故,都是媒介,與其他各種古典元素的活動一起,營造出龐大的感官世界,懸浮的造夢空間。
如同漢服熱潮中有人喜愛唐制的盡態極妍,國風小酒館流派中,也有另一些人更偏愛明燈水影的美感,譬如南京,在更古典的語境中,人們稱呼它那個承載著六朝風月的名字——金陵。
▌仿古酒肆 | ?視覺中國
《紅樓夢》是發生在金陵的故事,歷來聊閨中女兒飲品,頭一個總是說茶。可大觀園中的女孩子,喝起酒來也是不饒人的。
寶玉過生日,群芳飲宴,芳官要盡力吃夠了酒才肯唱,哪怕是林妹妹,吃了螃蟹也要熱熱的喝口合歡花浸的燒酒。倘若沒有那些紹興、屠蘇、惠泉酒,便是要寫醉芍藥般的史湘云,也無從寫起。
▌比較安靜的仿古小酒館 | ?視覺中國
或許是背著“偶像包袱”,秦淮區的“酒池”中,幾乎每一款酒都是美如南宋小令。與一般酒吧的單向吧臺不同,“酒池”的吧臺是環形的,肖似流觴曲水的意象。而窄長的走廊“初極狹”,走過后豁然開朗,全然是謐然的月下庭院。
酒單是精致的巴掌大卷軸,從前是配合節氣,今年改為十二花神主題,還可以從花籃中選花點單。這真是典雅,幾乎是怡紅夜宴上占花名兒的樣子了。何況酒如其名,白酒黃酒為底,加入花、果、茶等元素,“別梨”瓷白的杯中臥著薄秋梨卷成的梨花,“孟婆湯”幽藍的酒液上煙霧繚繞。
▌中式風格又帶著巨大地域標識的酒館 | ?視覺中國
來這里聚會的女孩們對于酒大多只是品嘗,并不貪多,有的配著店里芥末黃瓜和鹵牛肉邊吃邊聊,有的只是獨酌。我喜愛她們在小天地里的自得,“是真名士自風流”,哪怕“這會子腥膻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
喝不必醉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是數千年酒文化的另一面,本質上是喂養精神,而非肉體。對抗外界“內卷”的轟鳴、對抗快速失序的時代洪流,慢慢喝酒即可。低度酒是無聲的陪伴,不需要熱鬧,在微醺那種剛剛好的狀態下,人容易放松下來,發發呆,想想事兒,心也靜了。
與茶的仙家氣派不同,酒毋寧說是人的,不如說是神的。酒可以通人事,亦可以通鬼神。西方講酒神精神,肖似李白、劉伶的狂飲,但中國人是在肉身的放誕以外,還有精神的離恨天。
當一部分創新從傳統土壤生根發芽,另一部分則完全走上自由生長,天馬行空的道路。
雞尾酒,酒類混搭的藝術,任一元素稍有改變則風味迥然。它完全按你的心意調配,酸度、甜度乃至細微的鹽味都恰到好處,好的特調喝起來有靈魂伴侶的錯覺,絕不是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理解。
▌特調雞尾酒 | ?視覺中國
今天,提及中國雞尾酒浪潮的心臟,“魔都”必然榜上有名。物質條件的豐盈,往往帶來精神上的追求。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日本作家村松梢風來到上海。彼時的上海是遠東第一大都市,在這里,新舊融合,華洋并行。十里洋場的奢靡,與當時中國積貧積弱的現狀形成極具沖擊力的對比,村松梢風最終決定將記錄他上海經歷的書命名為《魔都》。
村松梢風筆下的上海迷幻、幽微、仿佛是開在江霧中,永不凋零的妖花。而一百多年來,曾有無數種文化想要折下這朵花,最終卻全部化為了它的養分。對感官享受的終極追求,已經寫進了這座城市的血脈之中,使其成為調酒文化最肥沃的土壤。
▌ 上海酒店內的酒吧裝潢也別有風格
高郵路上的一棟三層老洋房中,是上海最富盛名的老牌酒吧Epic。這座在世界排名榜上斬獲過種種榮光的酒吧,在更新換代極快的上海市中心屹立了十年。酒吧分三層,每層的裝潢和酒單都是截然不同的風格。一樓的裝修線條利落,二樓是暖色調客廳,看得到窗外的梧桐樹,三樓有露臺,非常適合約會。
一樓的酒多是經典款的再創作。譬如呼聲很高的“野蠻生長”,改編自點單率最高的威士忌酸,喝起來有洋甘菊的草本清香。據說靈感來自于疫情期間,調酒師送菜給沒有搶到的鄰居,鄰居則回贈白葡萄酒和一盆洋甘菊。
▌特調酒吧內部 | ?視覺中國
這實在是個很上海的故事,張愛玲的《到底是上海人》提過一個百貨公司廣告,提醒人們選擇禮品要得當,因為“友情所系,詎不大哉!”故而鄰居的謝意,有葡萄酒仍覺不夠,還要君不能見花,我便攜花來見君。真難怪張愛玲寫香港的故事,心里想著的卻是上海人。
不過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沒有哪個酒吧會永遠是話題中心。風頭正勁的COA就是強勢崛起的酒吧之一,據說是龍舌蘭愛好者的天堂,店主甚至老派到自己跑去種龍舌蘭。好評自然是多的,只可惜排隊幾乎要排到地老天荒。
▌酒吧內的表演也是一大招牌 | ?視覺中國
不過這大概是好店的通病了,比如性價比超高的“Wooden Paradise木制天堂”,藏在弄堂里,照樣排長隊。酒單稱得上事無巨細,成分、特點、包括酒精濃度都用星級標好,加上happy hour價格友好,堪稱酒鬼和新手通殺。何況他家的下酒菜完全是可以單獨開店的水平,酸辣去骨雞爪的味道幾乎是一邊倒的好評,黑松露薯條極為酥脆,松露碎很扎實。
去喝酒結果吃到飽本來就很離譜了,更離譜的是酒品名字的風格切換簡直隨心所欲。從“云南十九怪”這種本土再創作,到“你的名字”日式小清新;從“桂花湯力”的平鋪直敘,到“強尼銀手”的賽博朋克。調酒不僅僅是酒的藝術,同時也是同時調動起五感的創意噴發。
▌中國藏式酒吧 | ?視覺中國
調酒師們是當代的煉金術士,將各種配方解構重組:煙熏氣霧,萃茶果皮,乃至于分子料理——調酒是視覺、嗅覺與味覺交織的微型劇場。
日劇《王牌酒保》中有個情節,酒保們使勁渾身解數也無法使一位客人滿意,連男主獲獎的冠軍作品也鎩羽而歸。最后男主靈機一動,想到客人迷戀的五十年代冰塊用量更少,便做了一款溫度更高的old pal。客人的回憶被喚醒,從此成為流連的常客。
因此,最出色的調酒師們往往也是最敏銳的觀察者。人與人之間口味的微妙區別,在他們眼中是獨特的味覺指紋。
▌酒杯里,也藏著當代人的生活態度 | ?視覺中國
在這個仿佛沒有邊際的城市中,被模糊了面目不要緊,至少還有一杯酒,是徹徹底底屬于你的。酒杯托起的一座座倔強的島嶼,與人彼此看見,彼此滲透、彼此定義。
醉是選擇,微醺也是選擇;觥籌交錯是選擇,對月獨酌也是選擇。酒杯是通向自己內心的通道,微醺亦是取悅自我的儀式。酒的功能洗盡鉛華,開始漸漸回歸本真。
畢竟除卻一切社會和文化定義,酒只是一種飲品,飲下的唯一原因應該是“我愿意”。除此之外,它什么都不是。
編輯/Tasia
文/許鵬宇
圖/見文中標注
設計/Apri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