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沒有給小費的習慣,因為在我們看來不管是服務人還是和消費者大家都是平等的
小費文化怎么來的? 在19世紀 美國人瞬間暴富,。于是暴發戶特別想擠進了貴族圈們,在歐洲旅游的時候,看到歐洲貴族給賞錢,就覺得這招可以學,。于是這套人情世故帶回美國發揚光大,但一開始美國還算正常,也都認為是小費是美國現代社會的毒瘤 。美國人自發成立了抵制小費協會,華盛頓等六個州更是通過反小費法案。但到了1926年,這些法案又都被廢除了,為什么, 因為資本發現小費這個東西,實在是太適合用來剝削底層打工人了。
聯邦最低工資每個小時7.25美元,聽起來很不錯,但還有一條補充條例,當員工能夠收取到小費時,那么小費是可以抵扣最低時薪的,某種情況下,老板只需要付2.13美元的薪水就可以了。
所以美國服務行業的薪資體系是什么 ?是“”小費抵薪”制度。老板只要付,少的可憐的基本薪資,大頭部分由第三方也就是顧客支付,那么與之對比的就是中國的全包式契約薪酬體系,雇主與員工通過勞動合同明確固定薪資+績效獎金的分配模式。這種制度設計將服務價值貨幣化過程完全內化在企業經營成本中,客觀上排斥了第三方對勞動定價的干預。
那么引入第三方帶來的最大問題是什么呢。是轉移勞資矛盾 ,任何行業都有員工想要賺的多,資本想要成本低,這是結構性的矛盾。但小費文化他成功的把資本和勞動者的矛盾,轉移成了消費者的矛盾。
美國的小費也是有約定的15%是標準,,20%到25%那才叫贊許,10%你也能給,但服務員會直接追出來問你,我得罪你了嗎,你給我這么少, 這要是你你受得了嗎 在這個過程中他就綁架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并且默認了消費者是決定收入的核心因素。那么勞動者因薪資減少提出抗議時,資本的提議會是什么?是向顧客多討要小費來彌補收入。
所以發現了嗎 在小費制度里,痛苦的是勞動者和消費者,受益的永遠是資本,前段時間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通過被評價是劫貧濟富貴,為什么啊 ,我們拿其中一部分的小費免征收制度來說,員工可以對最多25,000美元的現金小費申請稅收減免 。聽起來很好,打工人免稅了,但是原來老板可能考慮漲工資,但漲工資要上稅,現在好了小費是免稅收入。老板更有理由不漲工資了。本質上還是在給資本家合理避稅開了后門。最后富的還是資本家的口袋。而且根據美國國家稅務局的調查,40%到50%的小費從來就沒有報過稅。
那是不是說顧客就不可以為服務員優質的服務,提供兼獎勵呢?可以,誰出錢?老板!
這就不得不說起我最愛去的一家燒烤店 他有個很有意思的地方,他會在桌子上有個店家給的五元折扣券,顧客可以選擇用來抵扣餐費,也可以用來給服務員,每次結款的時候,我就站在旁邊觀察,發現幾乎所有顧客都選擇了給服務員。這種方式,我覺得和小費比起來,或許才是一個更加溫情,更加受益三方的激勵制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