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運高峰已至,在京張高鐵重要交通樞紐——北京清河站站房"天花板"上,有一群鐵路人如同"飛檐走壁的俠客",在旅客看不到的角落,對站房的屋頂、天花板、墻體等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與維護,默默守護著人們的安全出行。
7月17日下午3點,北京室外溫度攀升至35度,陽光炙烤著清河站的巨型坡形屋頂,國鐵北京局北京房建公寓段北京高鐵房建檢修車間北京高鐵檢修工隊清河崗點班長楊晉貴帶領兩名職工,再一次爬上了清河站站房40米高的屋頂,對百余個防風夾的螺絲、7處消防聯動排煙窗的密封性展開巡檢,并清理排水通道。"北京已進入汛期,陣風多、雷陣雨頻繁,我們的巡檢必須更加細致。"楊晉貴說道。
要進入屋頂作業,需攀爬三段直上直下的天梯。這段足以讓人望而生畏的天梯,在楊晉貴和同事們腳下卻如履平地。"通道狹窄,看不到周圍的情況,夏天當手觸摸到滾燙溫度時,就知道屋頂到了。"下午3點,測溫槍顯示清河站站房外屋頂的頂面溫度已經高達70℃。行走在屋頂的馬道上,熱浪陣陣襲來,清河站周圍的車水馬龍、站場中來往的復興號、遠方的高樓大廈盡收眼底。但楊晉貴和同事們無暇欣賞這別樣的風景,他們緊盯著腳下分布的防風夾,"這些防風夾至關重要,對屋頂封板起著固定作用,每一顆螺絲都要仔細檢查,不能有松動。"屋頂金屬板材的強烈反光,很快就晃得人睜不開眼,可楊晉貴早已習慣了這樣的作業環境。
清河站屋頂一共有7處消防聯動排煙窗,窗戶的密封性是檢查的重點。"玻璃周圍的膠一旦老化,雨水會順著排煙窗直接漏進下面的候車大廳,影響旅客的候車感受,我們每次上來都會對這些玻璃的連接處進行查看。"屋頂巡檢,邊緣處的排水溝也是必檢項目,"這兒得多留意。"楊晉貴和同事下到排水溝里,蹲下指著排水口對北青報記者說:"這里有時會有絮狀的灰塵或者樹葉,發現了就要趕緊清理。"他一邊說,一邊伸出手,將手指探入其中,把堵在溝口的垃圾及時清理出來。暑運期間,在40米高的屋頂作業,既要戰勝高空作業的恐懼,又要抵御炙熱的高溫。"班組里的藿香正氣膠囊和清涼油,可是我們戰高溫的常備‘神品’。"
與屋頂70攝氏度的高溫相比,屋頂和站廳之間的"天花板"內部則是另一番悶熱景象。抬頭望去,縱橫交錯的鋼梁與支架構成了一片鋼鐵森林,從馬道向下俯瞰,候車大廳里熙熙攘攘的旅客清晰可見。
在"天花板"內作業時,楊晉貴和同事們的每一個動作都格外謹慎,生怕有物品從天花板的鏤空處掉落。"我們在這里主要檢查鋼結構是否銹蝕、焊縫有無開裂,同時從內部查看排煙窗的漏雨點位,通過內外結合的方式排查,確保能及時發現漏雨位置。"據介紹,清河站屋頂與"天花板"的高空巡檢維修工作每月開展一次,每次作業時長約2個小時。
當夕陽西下,余暉為清河站的屋頂鍍上一層溫暖的金光,楊晉貴和同事們結束了巡檢工作,帶著滿身的疲憊和汗水走下天梯。他們的身影漸漸融入站房的光影之中,而他們守護的清河站,依舊燈火通明,迎來送往著南來北往的旅客。"雖然我們不直接面對旅客服務,但工作卻與旅客出行緊密相關。"楊晉貴深有感觸地說,"‘讓旅客出行體驗更美好’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實實在在的奮斗目標。大伙平時巡檢得勤、維修得快、維護得好,旅客的候乘體驗自然就會提升。"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薇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袁藝
編輯/胡克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