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月,十一屆五中全會上,吳德辭去了副國級職務,開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他住在東交民巷17號院3號樓,享受正部級干部的待遇。1966年被調任北京市委第二書記前,他是吉林省委第一書記,也就是正部級。
1982年,吳德和汪東興等人一起當選中顧委委員,這也是正部級的職務。
吳德的女兒吳鐵梅說,父親退休后,生活待遇和從前沒有什么變化,工資關系仍在國務院,家里的后勤主要是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服務司負責。
在勞累了半生之后,吳德終于有了一段安靜祥和的、屬于自己的時間。退休后最開始的幾年,他主要待在家里,每天看書寫字,養花散步。
吳德的書法不錯,能寫一手漂亮的瘦金體,他每天用瘦金體抄寫毛主席的詩詞,用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有時候晚上失眠了,他就到院子里散散步,照顧一下自己種的花。
當時組織給吳德配了一輛小汽車,但因為吳德閉門不出,他的車都不跑字,很久很久才加一次油。
東交民巷17號院當時還住著幾位同樣退休的老干部,但吳德和他們也沒有什么來往。他在吉林、北京工作多年,有很多同事和部下,他也不讓他們來看他。吳家的常客,是紀登奎、紀坡民這對父子,如果和他們聊天的話,吳德每次都能聊很長時間,他們聊的主要是社會話題。
吳德每天都看《新聞聯播》,每次看到上面播報貪污的情況,他就生氣地要求把電視關掉。有一次,紀坡民和吳德聊天,說最近誰誰誰被抓了,吳德聽后很生氣,專門跑去參加了中紀委的會議,討論應該如何加強紀律教育,維護黨紀國法。這是吳德少有的外出。
長時間閉門不出對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是有影響的,有一次,一位中央的領導來看望吳德,勸他可以去國內各地旅旅游,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看看我們改革開放的成果。吳德聽從了這個建議,之后他去過西安、海南、廣州這些地方,感觸很多,思考也很多。
1992年,吳德被檢查出血液病,病情很重,不容樂觀,需要特殊的治療。吳德的女兒吳鐵梅就給中央寫了一份申請,希望可以恢復父親副國級的待遇。她通過父親的一個朋友把申請遞了上去,中央很快批示同意。
經過一番治療,吳德的病情有所好轉。1993年,他被安排到北戴河療養。在此期間,或許是感覺自己狀況不佳,時日無多,吳德找來了當代歷史研究所的朱元石、劉志男同志,請他們協助自己寫一本口述回憶錄,這本回憶錄就是《吳德口述風雨紀事: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經歷》。這是一本有較高歷史價值的回憶錄,為人們了解那段歷史提供了不少珍貴的史料。
在寫這本回憶錄的過程中,朱元石和吳德朝夕相處,朱元石說:“他說話平穩,用詞講究,有長者風度……習慣性動作是,不時用蒼白的手去撫摸頭頂,清癯的臉上兩眼炯炯有神……”
1995年11月29日,吳德病逝于北京,享年82歲。他在東北的老同事宋任窮聽到噩耗悲傷不已,說:“我和吳德同志在東北共事多年,他為民服務,成績卓著,入黨六十多年,光明磊落……”
據吳鐵梅說,父親去世后,治喪委員會的同志告訴她,吳德同志可以享受“比國家級領導人低半級,比部級領導人高半級”的葬禮規格。
吳德有2個女兒,沒有兒子。他的大女兒吳鐵梅在文物局工作,后來退休;二女兒是一名醫生。吳德去世幾年后,他的口述回憶錄終于出版,吳鐵梅沒有向出版社收取回憶錄的稿費,而是要了幾千本書放在家里。吳鐵梅說:“誰來問我爸爸的事,我就給他看這本書。”
吳德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1913年他出生于直隸,19歲參加革命,20歲入黨,曾參與領導著名的冀東暴動,這次暴動有20萬人參加,轟動全國,成為冀東地區頗有名氣的青年革命家。1940年,他前往延安向毛主席匯報冀東的工作,獲得毛主席的高度贊揚。
抗戰勝利后,他擔任冀東區黨委書記、冀東軍區政委兼唐山市委書記,為遼沈、平津戰役都做出過貢獻。新中國成立后,他屢受重用,曾擔任平原省(已撤銷)省委書記、天津市長等職務,并在1955年擔任吉林省委第一書記兼吉林省軍區第一政委,直到1966年調到北京任職。
毛主席曾評價吳德:吳德是個老實人,吳德有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