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海南頻道
人民網海口7月17日電 (記者李學山)7月12日—13日,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海南賽區競賽在海南大學舉行,賽事以“我敢闖,我會創”為主題,省級決賽吸引了來自海南大學、海南醫科大學、瓊臺師范學院等省內高校的161個項目參加。最終海南大學代表隊參賽項目 《片甲不“瘤”——AI賦能大模型智慧腦腫瘤診斷的數字放射科醫生助手》 榮獲全省總冠軍。
據悉,本次大賽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理念,包括高教主賽道、“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職教賽道、產業賽道、萌芽賽道。自賽事啟動以來,共吸引全省30余所學校及園區申報的1.1萬余個項目參賽,參賽學生達6萬余人次。此次為期兩天的競賽,主要進行高教主賽道及“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的角逐比拼。
競賽答辯現場。主辦方供圖
在大賽競賽答辯過程中,來自海南各高校的優秀項目逐一“亮相”,學生團隊負責人通過路演和答辯等形式全方位展示項目優勢。從新型海洋自落式觸探儀研究到海上鉆井平臺油水分離材料開發,從黃道婆棉紡織技藝沉浸體驗到墻繪藝術引領鄉村振興,從橡膠智能化服務系統到“雙軌式”陪診服務……一個個貼合海南自貿港產業發展、創意十足又應用廣闊的研究項目,充分展現了海南青年科研團隊的創新實力。
洋溢著青春自信的參賽選手。主辦方供圖
經過多輪角逐,最終海南大學代表隊參賽項目 《片甲不“瘤”——AI賦能大模型智慧腦腫瘤診斷的數字放射科醫生助手》 榮獲全省總冠軍,成功晉級國賽現場賽。該項目由海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肖馳等老師指導,聚焦人工智能在腦腫瘤診斷領域的應用。項目研發了一款具備自動提示功能的腦腫瘤圖像分割大模型,并將其與 DeepSeek大語言模型深度融合,打造一體化的智能診斷助手。該系統在多模態腦腫瘤分割識別任務中平均精度達到90%以上,助力醫生更高效、精準地開展腦腫瘤診斷工作,具有較強創新性和實用性。
競賽答辯現場。主辦方供圖
“在激勵廣大青年弘揚科學精神,積極投身科學研究和創新創業的同時,大賽還特別注重推動參賽項目轉化落地,力爭讓更多優秀項目服務海南自貿港建設,推動海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海南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大賽共有1.1萬個項目報名,參賽學生達6萬多人次,規模為歷年之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產業賽道新增“成果轉化組”。海南省教育廳將以賽為媒,匯聚一批有潛力、能落地的項目,推動對接投資機構以及企業、園區,為青年創業者們提供一個項目孵化、成果轉化的平臺。
下一步,海南省教育廳還將充分發揮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的作用,持續深化高校創新教育改革,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熱情、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敢闖會創的青年創新人才,為海南自貿港建設貢獻青春力量和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