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衛省剛放出2025年的防衛白皮書,里面對中國空軍裝備數量的統計搞得大家議論紛紛。白皮書說中國空軍現役殲-20只有230架,殲-16是312架,殲-15艦載機70架,這些數據精確到個位數,看起來挺專業的,但跟西方情報機構的估算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西方那邊覺得殲-20到2024年底就快300架了,年產量可能上百架,結果日本這兒說過去一年只加了30架,感覺像產能突然掉下來似的。這不免讓人懷疑,日本是不是在低估中國空軍實力,好給國內民眾吃顆定心丸。
先說說日本白皮書的背景吧。日本每年出這個報告,主要評估周邊安全形勢,這次還是把中國列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尤其在臺海問題上點名道姓。報告里對比了中國大陸和臺灣的武器裝備數量,但重點是解放軍現役裝備的統計。
日本防衛省自稱這些數據基于情報收集,精確到個位數,以前西方國家還挺認可的,因為歐美智庫往往只能給個大致區間,比如坦克或戰機數量在幾百到一千之間晃悠。但日本這兒直接報230、312、70這樣的數,過去幾年被當成最靠譜的參考??勺罱鼛啄曩|疑聲越來越大,今年這份報告一出,更是有人直呼日本在胡編亂造。
為什么這么說呢?拿殲-20來說,西方開源情報機構到2022年底就估算中國空軍裝備的殲-20超過187架,那已經是超過美國F-22的總產量了。到2023年,200架以上成了共識。分析認為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的生產線擴建了,年產量能到100架甚至更高。
這點今年1月洛克希德·馬丁的CEO詹姆斯·泰克萊特也承認了,他說殲-20的產能跟F-35差不多,已經超過100架一年。 基于這些,西方專家推測2024年內殲-20服役數量超過300架,到2030年可能上千架。
當然這些是推測,但他們有證據,比如衛星照片顯示成飛廠房在擴建,新殲-20曝光的頻率一年比一年高。日本現在突然說2025年只有230架,跟去年報告的200架比,只加了30架,這跟年產100架的說法對不上號啊。
殲-16的情況也類似。西方估算殲-16服役數量比殲-20還多,可能超過350甚至400架。日本報312架,明顯低估了沈陽飛機工業集團的產能。沈飛現在同時產殲-16、殲-16D電子戰型、殲-15T、殲-15D,還有殲-35在試產,產能分散,但年產量至少50架以上。
日本報告說2024年292架,2025年312架,一年只加20架,這也太離譜了。殲-15艦載機更不用提,前陣子央視采訪沈飛,西方專家從現場殲-15T的編號推算,已經產了70架,加上原版和電子戰版,總數不可能只有70架。
日本國內軍事專家也開始質疑了。他們發現從2022年起,白皮書的數據增量每年都在縮水。按日本的邏輯,2022到2023年殲-20加90架,2023到2024年降到60架,今年又剩30架,乍一看以為殲-20要停產了。這說明日本的數據至少從2022年起就沒啥參考價值了。目的可能是對內掩蓋中國空軍真實實力,日本最怕中國軍力變強,尤其強到能對抗美國的程度。
但日本又是美國鐵桿盟友,必須跟反華步伐,導致國內反華情緒高漲,可軍事上又打不過中國。在這種矛盾下,日本不愿意承認中國比美國強,不然反華敘事就站不住腳了,只能貶低中國軍力,讓民眾相信自衛隊和美軍還能護著日本。
其實這不是新鮮事兒,日本白皮書一直有這種傾向。2024年的報告就低估了中國空軍現代化速度,西方智庫像詹氏信息集團評估殲-20到2024年約195架,Janes也說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有12個旅裝備殲-20,總數約195架。
五角大樓的報告說中國空軍正追趕美國空軍,但還沒超過,殲-20艦隊接近200架,新工廠在增加產能。 亞洲時報報道中國殲-20艦隊在太平洋超過美國,技術升級,用國產發動機。 軍事觀察雜志預測中國到2030年建1000多架殲-20,年產100-120架。
中國空軍現代化步伐沒停,殲-20從2017年服役到現在,產量穩步上升。早期用俄制發動機,現在換成國產WS-10和WS-15,更可靠。X平臺上有人說2025年殲-20至少500架,年產120架。 還有帖子預測2030年1000+殲-20,300殲-35,500殲-16。 這些數字雖是估算,但基于工廠活動和曝光照片。日本白皮書數據跟這些差太多,可能是情報來源有限,或有意調整。
日本白皮書還提中國灰色地帶活動,比如中國海警船只增加到161艘,超過1000噸級。 但空軍部分重點是中國空軍活動增加,日本自衛隊頻繁出動攔截。2025年白皮書說世界進入新冷戰時代,中國和特朗普是因素。 NHK報道日本對中國的軍事活動表示強烈關切。 USNI新聞說太平洋軍事平衡向中國傾斜。
中國回應說日本白皮書找借口擴軍,把中國抹黑成最大挑戰。 外交部發言人批評日本制造借口軍事擴張。中國軍方強調國防政策防御性,活動符合國際法。
數據差異反映情報方法不同。日本靠衛星和信號情報,西方結合工廠衛星照、媒體報道。中國不公開精確數字,所以全靠估算。但日本精確到個位數,卻跟趨勢不符,像是產能暴跌,可現實是中國航空工業在飛速發展。成飛、沈飛生產線忙碌,殲-20升級到J-20A,用WS-15發動機,新隱身涂層。
這事兒有深層含義。日本想維持美日聯盟信心,避免民眾恐慌中國崛起。但低估對手可能誤判形勢,導致政策失誤。中國空軍目標是現代化,殲-20是核心,結合殲-16、殲-35,形成高低搭配。西方預測中國空軍到2025年有3300多架飛機,J-20是重點。
日本自衛隊也在升級,買F-35,開發六代機GCAP。 但面對中國空軍擴張,日本壓力大。白皮書數據或許是政治工具,不是純情報。
總的來說,日本算的中國戰機產量看起來低了,殲-20產能沒暴跌,反而在漲。真實情況可能接近西方估算,年產百架以上。這提醒大家,軍事情報有偏見,得多方對比才能接近真相。日本這份報告,表面精確,實際可能在玩數字游戲,好推動國內防務預算增加。未來幾年,中國空軍還會加速,殲-20數量會繼續攀升,到時候看日本怎么圓這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