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爽
家有5歲女兒
立志成為快樂媽媽
女兒的5歲體檢,顯示視力異常,可能有遠視,讓我們復查。
一開始,我心里沒太當回事,心想,大家都在防近視眼,怎么還有遠視眼,再說遠視兩三百度,只比生理性遠視度數超過幾十度,應該沒啥問題。
上禮拜,我和我媽帶著女兒去兒童醫院眼科,以為醫生只會給我們一些日常生活建議。
沒想到,醫生二話不說,開了十來項檢查:
眼底照相、角膜曲率測量、眼部A超、角膜厚度檢查、角膜熒光素染色、眼壓、雙眼視覺檢查、斜視度測定、裂隙燈檢查、驗光、角膜地形圖檢查。
來都來了,排隊檢查。
醫生給出診斷:屈光不正,遠視,散光,并在弱視后,打了一個問號。
醫生說,需要配鏡子矯正,不然發展成弱視,以后可能就治不好了。
醫生又說,現在測出來的度數不準,而配鏡子需要準確度數,要做散瞳,連做4天后,配了眼鏡,白天都帶。
當我問能否完全矯正,醫生給我開放性答案,只告訴我,弱視的黃金治療期是3到6歲。
我品出一絲責怪,怎么現在才來看。
我的心情像坐過山車,本來覺得沒啥問題,瞬間覺得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我以前都沒聽過散瞳,只見操作人員眼疾手快地翻開女兒的眼睛,噴出液體洗眼睛,好像又做了一遍消毒,最后點上紅色的慢散藥水阿托品,就把女兒的眼睛用紗布蒙上。
我和我媽原計劃學手法,接下來3天的散瞳,在家給女兒做。
結果我倆都被嚇壞了,在洗眼睛環節,已經嚇得閉上眼睛,不敢回家操作,又交了后續幾天的“沖洗結膜囊”和慢散換藥費。
回到家,20分鐘后,摘下紗布,女兒瞳孔變大,眼周殘留紅色藥水,臉也泛紅,我們真心不敢與她對視。
當晚我冷靜下來,復盤白天的一切,腦中有個聲音:太沖動,應該再找另外的醫生看看。
我問了朋友,他推薦了一位醫生,那位醫生我在網上看到有不少家長推薦,第二天剛好有醫生的號,我和爸媽又帶女兒去看。
醫生的診室較暗,我把上一家醫院的檢測數據呈上,他沒看,用手上的各種燈、卡慢慢比對,居然在女兒散瞳一天的基礎上,說出女兒的遠視度數,與我們檢測結果基本相同。
我瞬間膜拜這位醫生,醫生建議接下來幾天不再散瞳,一個月后,阿托品代謝完了,再帶女兒給他去看。
回家我做了很多功課,我自己是近視眼,也帶我媽去看過眼睛,對于視力檢查單上的縮寫字符,都懶得研究。
這次靜下心來,學著數據值、檢查單,知道眼軸等各種術語的縮寫。
有天接女兒,看到女兒的同學帶著眼鏡,其中一邊是遮蓋起來的,我一下就知道,她同學也是遠視,而且左右眼度數差異大,有一只眼睛弱視,小朋友遮蓋起來的正是視力好的那只眼睛。
我趕緊找到小朋友的家長,他們告訴我,要去眼科醫院。
之后的幾天,我非常懊惱,挫敗感嚴重,糾結感爆棚。
關于挫敗感,覺得自己光顧著保護女兒的遠視儲備,沒想到女兒竟是遠視眼。就醫之前,沒慎重選擇醫院,聽完第一家的治療方案后,不應草率決定,應多看一兩家醫院,確實有必要矯正,就謹遵醫囑。
我的事前大意,事中著急,讓女兒白白散瞳一天,一個月視力模糊,眼部不適,如果下次真需要矯正,還得再次散瞳,讓女兒重復遭罪,還錯過一個月的矯正時間。
關于糾結感,我后來到處查信息、看科普、問熟人、問AI,還打電話問給女兒體檢的婦幼保健院,讓她們給我推薦醫院和醫生。我自己看病,隨便找家專科醫院或三甲醫院,掛到哪個醫生都是緣分,但到了女兒身上,我好像強迫癥犯似得,非要把最好的醫院、最適合的醫生找出來。
其實,沒有完美的選擇,某家醫院經常過度治療,某家醫院人多驗光不太準,某位名醫冷漠又佛系,某位名醫掛不上號,私立醫院態度好但收費高……
那幾天,我都失眠了,冒痘了。
冒痘,一直是身體和我的對話框,我知道了,身體派信使告訴我,得悠著點。
1、接受現實。
我不可能在孩子遠視第一天就知道,然后馬上找到最完美的醫院和醫生,給孩子做出最恰當的方案。
女兒每年體檢一次,以前沒有問題,這次才發現,我們拿到結果單的周末就去醫院復查,沒有耽誤。
很多事情,不可能快準狠地選對,走彎路才是人間常態。
2、這不是疑難雜癥。
5歲孩子,遠視兩百多度,一百度散光,這不是什么醫學難題,我糾結來、糾結去的三家醫院,其實都能治。
網上各種評論,治好的就夸,沒治好的就罵,但每個人的身體差異、發育情況和矯正配合度,因人而異。
3、結果可能比我想得好。
聽某位醫生說,遠視是先天的,我是近視眼,我老公用眼衛生不良,但視力超好,不戴眼鏡,說不定,女兒的眼睛等發育完成,會像她爸一樣,擁有我一直羨慕的“天選之眼”。
有時候,被醫療確診的毛病,把自己交給醫生、藥物和儀器是不夠的,要相信神奇的身體調節力。
再過3個星期,等慢散藥水代謝干凈,我會再帶女兒去看眼睛,如果第二家說矯正,我就直接矯正,如果第三家說不需矯正,糾結如我,可能還要去第三家。
身為媽媽,真的要培養自己與孩子那些懸而未決問題的周旋能力,不要提前焦慮,更不要自亂陣腳。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多帶女兒到戶外玩,注意用眼衛生,適量多吃豬肝、菠菜、胡蘿卜、魚、藍莓等護眼食材,適量補充葉黃素、DHA等護眼補充劑,定期看醫生、做醫生,想到有趣的方法,提高女兒的配合度。
以及,讓自己和女兒都相信,眼睛會好起來的。
我寫這篇的目的,對自己,希望自己吸取經驗、想法自洽,對讀者,希望繞過我走過的彎路。
從我女兒的就醫記中,我有2個吐血建議。
1、3-6歲,每隔半年,檢查視力。
重視每次的視力檢查單。
R 代表右眼(Right),L 代表左眼(Left)。
S 指的是球鏡度數,“+”表示遠視,“-”表示近視。
C 是柱鏡度數,也就是散光度數。同樣,“+”和“-”分別代表不同的散光類型。
我女兒的驗光單上寫著:
R:+2.75 + 1.00× 77
表示右眼近視 275度,散光 100度,散光軸位在 77 度方向。
L:+275 +125 × 78
表示左眼近視 275 度,散光 125度,軸位在 78 度方向。
遠視儲備的生理指標可參考:
遠視儲備用完以后,再不注意,容易順勢發展為近視。
其他視力數值可參考:
2、就醫之前,花一個小時,做好功課。
做到三問,問生活中有相似問題的人,問人工智能,問科普圖文視頻。
花太長時間,容易陷入信息選擇焦慮中。
醫院會著重教育每一個沒有提前做功課的人,看病從來不是購買服務,而是醫患共治。
以前覺得,孩子健康最重要,現在看來,健康也不容易。
反正盡力做到能做的,其他的留給美好的祝愿吧。
P.S.
好久沒寫母嬰號,因為工作忙,但女兒5歲的一些健康隱患,給我敲醒警鐘,過去育兒經驗不足,對孩子的關注和思考不深,所以撿起母嬰號,多對女兒進行有效關心。
寫作者:梁爽,出版《把自己重養一遍》、《糟糕,今天內耗又超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