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或您的家人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走進房間卻忘了要拿什么。話到嘴邊突然卡殼,死活想不起某個詞……
阿爾茨海默病,這個“偷走記憶的疾病”,正悄然威脅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簡稱:廣醫二院)神經內科主任劉軍教授表示,據現有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輕度認知障礙人數更高達4000萬,且隨著老齡化加劇,這一數字還會持續攀升。阿爾茨海默病是導致癡呆最常見的疾病,大約60%的癡呆都是由阿爾茨海默病導致的。
十大危險信號:別把“病兆”當“老糊涂”
劉軍教授指出,別輕易將長輩的健忘視為“老糊涂”,這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危險信號。阿爾茨海默病始于顯著的“近事遺忘”——剛做的事、剛放的東西轉眼即忘,遠超正常老化。更需警惕的是,它會逐步損害語言能力(詞不達意)、判斷力(決策失誤)、時間地點感(迷路)等核心認知功能。這些并非自然衰老,而是大腦發出的明確求救信號。忽視它們,會錯過寶貴的早期干預時機,任由疾病吞噬記憶與尊嚴。
1.記憶力減退。近事遺忘是阿爾茨海默病最常見的早期癥狀,除此之外,還包括忘記重要的日期和活動,反復詢問同樣的問題、重復購物、重復服藥等。上述癥狀反復出現且事后往往無法回憶。而正常衰老只是偶爾想不起約會或者記不清名字,事后能回憶起來。
2.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經常會發現自己無法完成原本很熟悉的事務,如無法做飯、開車去熟悉的地方、打電話、玩熟悉的游戲等。正常衰老只是偶爾記不住某個步驟或者本來要說的話,細想能想起。
3.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會經常忘記簡單的詞語或者出現找詞困難的情況,導致談話突然停止或者突然間不知道如何繼續談話、重復地自言自語等。由于他們忘記了很多詞語,所以經常會出現一些情況,如當你給他一支筆的時候,他沒辦法說出這是筆,只能說“可以用來寫字”;他們找不到牙刷了,求助的時候只會說“放到嘴巴里的東西”,而不能說出“牙刷”這個詞。正常衰老只是有時會出現找詞困難的情況,大部分時間是正常的。
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會記不住季節、日期、地點等。他們有時候在家附近的公園散步,結束后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或者在家里找不到廁所。當別人問他今天是幾號的時候,患者往往回答不上來。正常衰老只是偶爾會想不起今天是星期幾或者自己本來打算去哪里。
5.判斷力減弱或消失。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都會經歷判斷力或決策力逐漸下降的過程。如:他們會失去對金錢價值的判斷力,常常將一大筆錢給專職詐騙者;他們在個人洗或者保持個人清潔方面有障礙,沒辦法正確地穿衣服,把衣服反著穿或者夏天披棉襖、冬天穿袖;個別患者還會用臟抹布洗臉,用紅酒洗手等。正常衰老只是偶爾會做出某個不恰當的決定。
6.抽象思維障礙。抽象思維作為一種重要的思維類型,具有概括性、間接性和超然性的特點,簡而言之就是透過具體的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常常會出現抽象維障礙,如面對五顏六色的各種水果,患者沒辦法說出它們的共性都是水果。他們還可能會對數字失去概念。正常衰老只是偶爾會出現不知道銀行卡余額及支出情況等情況。
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尋找的能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可能會把東西擺放錯亂導致丟了東西無法找回,而他們可能會因此指責身邊人偷竊,這種情況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頻繁。如,患者會把熨斗放在冰箱里,把鑰匙放在鞋子里,等等。正常衰老只是偶爾會不記得把家里的物品(如鑰匙)放在哪里,但一般事后能找回。
8.情緒和行為的改變。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情緒波動較大,上一秒還很高興,下一秒就淚流滿面或勃然大怒,而且找不到情緒變換的原因。正常衰老只是偶爾會出現心情低落或心煩意亂等情況,但自我調整后可恢復。
9.個性的改變。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后,原本很有禮貌的人總喜歡用臟話罵人,原本性格平和的人變得執拗,處處與家屬作對,原本愛干凈的人變得不修邊幅。他們變得困惑、多疑、易激惹、恐懼,常常懷疑家屬偷了自己的錢財或者要害自己。正常衰老只是隨著年齡的增加,性情或多或少會出現某些改變,但都在可理解的范圍內。
10.失去動力與激情。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往往變得很消極,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成天坐在電視機前,沒事總愛睡覺,以前喜歡的事情也不再熱衷,不喜歡搭理人,開始從愛好、社交活動、工作項目或運動中脫身。正常衰老只是偶爾會對工作和社交產生厭倦,但經過自我調整后狀態一般都可以恢復。
早診早治,守住記憶防線:如何避免病情轉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逐漸加重,阿爾茨海默病病程長達10—20年,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中期、晚期(輕度、中度、重度),各個時期的特點有所不同,如果早期能有效干預和治療,會有較高生活質量。
劉軍教授強調:“很多家屬誤以為早期癥狀是正常衰老的表現,直到患者走失或出現精神行為異常才就醫,往往錯過了黃金干預期。”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大腦神經細胞損傷相對較輕,干預措施(藥物+生活方式+認知訓練)協同作用效果最佳,有望顯著延緩病程進入中重度階段的時間,為患者和家庭贏得更長的、更有質量的生活期。
很多人認為“反正阿爾茨海默病治不好,那就不治了。其實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認識!”劉軍強調,越早診斷,越早干預,患者受益越多,不僅延緩病情發展、保留更久的生活能力,同時減輕家人照護負擔。
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預防,劉軍教授則提出以下建議:首先,應積極控制各種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心臟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其次,堅持“管住嘴,邁開腿”,即重視飲食的合理搭配,適當多吃些蔬菜、水果、雜糧、粗糧,保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等有益物質的補充,同時遵循科學的方法加強鍛煉;再次,合理用腦,讀書看報聽新聞,提高自身的認知儲備;最后,避免熬夜,保證充足高質量的睡眠,保持愉悅心情和樂觀心態等。
采寫:南都記者 伍月明 通訊員 許詠怡 周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