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玉良
2025年7月17日,《中國心態學》創立人、世界華人聯合會(總會)國學導師秦次森先生訪北京厚德養老院。作為“我給老人添個菜”的發起人,我邀請他18日晚上為養老院的老人添上一道“特殊的菜”,講講“退休后應該怎么活”這個話題,秦老慨然應允,并稱學習是最好的養老,不斷學習就不會得老年癡呆,也不會抑郁,善于學習就會不斷“想得開”。對于秦老的觀點,我深表贊同,并有切身體會。
(與秦次森先生夜游盆窖村留念)
38歲那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腦梗讓我的人生軌跡徹底改變。醫生拿著檢查報告對我說:"你的大腦相當于六十歲老人的狀態”,這句話如同一記重錘,將我從事業的巔峰敲醒。那個時候我是河北星火集團的副總兼工會主席,每天迎來送往,酒局特別多。這場大病讓我人生頓悟:如果就這樣廢了,甚至就此離開這個世界,太不值了。于是我做出了一個決定:不能繼續在商海中乘風破浪了,辭去現有職務,改行當作家,并把學習和寫作作為治病的手段。
病情最嚴重的時候,我的右手都不會動了,一點勁也沒有;我的大腦好像僵化了,連最親近的人名都記不住。學習,成了我抗擊疾病和衰老的良藥。從零開始學電腦,我報名到滄州聞達電腦學校學習,一字一句地敲擊鍵盤;系統研讀歷史,在浩瀚典籍中尋找智慧的光芒;每天堅持寫作,有時一天竟能寫出一萬多字。這些在旁人看來近乎瘋狂的行為,卻讓我的大腦重新煥發活力。漸漸地,“中國農民第一博”的稱號不脛而走,被團中央《中華兒女》、新浪網等媒體報道;出了三本書,河北省作家協會也向我敞開了大門,如今我已成為國內小有名氣的詩人和時評員。
(第二屆時代英杰影像藝術節選用孫玉良攝影照片)
回首這段歷程,我深深體會到:學習是最好的養老方式。人的大腦就像一臺精密的機器,長期閑置就會生銹,而持續運轉則會越用越靈光。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持續學習能夠刺激大腦神經元的連接,增加腦部血流量,有效延緩認知功能衰退。那些“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的人,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要低得多。
退休不是生命的終點,而是另一種生活的起點。有人退休后無所事事,整日打牌消遣,不出幾年便顯老態龍鐘;有人則把退休當作人生新階段的開始,讀書、寫作、研究,精神世界愈發豐富。前者的大腦因缺乏刺激而加速退化,后者則因持續學習而保持活力。我見過太多例子,那些退休后依然保持學習熱情的老年人,思維敏捷程度甚至超過許多年輕人。比如我的忘年交秦次森先生,從國家機關退休后反而煥發了另一春,通過不斷學習、研究創立了《中國心態學》,堪稱老有所為的典范。
(孫玉良在游游途中經常光顧的地方就是圖書室)
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像我一樣學習創作,也可以學習一門新語言、研究家譜、練習書法、鉆研園藝……,總之興趣所在,都可以進入這個領域學習,喜歡什么就學習什么,關鍵是要讓大腦持續接受新知識的刺激,建立新的神經連接,與時俱進跟上年輕人的腳步。我每天堅持寫作,就是在不斷挑戰自己的思維能力,這種“腦力體操”讓我的認知功能不僅沒有隨著年齡衰退,反而有了顯著提升。
因為不斷學習,我收獲了一個又一個頭銜和榮譽。比如中國工業合作協會國策智庫專家、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央新影2025年精品臺歷《和平之光·50位文化踐行者》封面人物、第十屆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大會"推動文化繁榮貢獻獎"獲得者等。這不僅是個人榮譽,更是對“學習改變命運”這一理念的最好詮釋。從被醫生判定為“60歲大腦”的危重病人,到如今活躍在文化領域的踐行者,我的經歷證明:只要保持學習的心態,人生永遠充滿可能。
(孫玉良在第十屆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大會上)
退休后的生活可以很精彩,關鍵在于我們如何選擇,我相信未來會有許多人選擇“退而不休”,把學習當作終身的習慣,讓大腦始終保持活力,這不僅能預防老年癡呆,更能讓晚年生活充實而有意義。知識的更新太快了,不學習就會落伍,被時代所淘汰。秦次森先生17日造訪厚德養老院,我陪他夜游盆窖村,并得詩一首,詩曰:“陶鄉醉訪趁良宵/耆碩攜游意氣豪/莫道窖煙隨夜散/獨山望月話語滔/三觀契合傾肝膽/兩代靈通寄懷高/巨型陶盆留影憶/穿透時空伴舜堯”。學習就像與智慧結伴夜游,永遠沒有盡頭,永遠充滿發現的喜悅。善于學習并不斷進步的人,是永遠不會得老年癡呆,更不會抑郁、跳樓的。原因很簡單,學習能夠增智,而一個智慧的人,他的人生方向是會成為高賢大德,所有的困難都不算什么,前途永遠是光明大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