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關注懷化
圖為蘇聯援華航空隊部分隊員在芷江機場的合影
【編者按】
泛黃的照片里,凝固著永不褪色的記憶。一張泛黃的老照片,定格了烽火歲月里的堅毅面孔;一段斑駁的舊時光,鐫刻著民族存亡關頭的壯烈與榮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當歷史的年輪轉過經年春秋,那些定格在相紙上的烽火身影、戰地瞬間,依然傳遞著穿越時空的力量。
歷史從未遠去,它就在一幀幀影像里生生不息。即日起,懷化日報推出“老照片里的抗戰故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系列報道,循著光影的線索,回望那段血與火淬煉的歲月,在回溯中汲取力量,在緬懷中砥礪前行。敬請關注。
今年“梨花開遍了天涯”的季節,習近平主席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同英雄的俄羅斯人民一道重溫歷史、緬懷先烈。中國、蘇聯分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和歐洲主戰場,兩國人民并肩作戰、相互支援,用鮮血和生命凝結的深厚情誼,如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似伏爾加河寬廣深沉,成為中俄世代友好的不竭源泉。
“正義之劍”斬“飛魔”
——蘇聯援華航空隊在芷江抗戰的故事
懷化日報特別報道組 楊博媛 吳濤 肖軍
7月17日,抗戰名城芷江,天空如大海般蔚藍。
位于七里橋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舊址,“血”字形造型的受降紀念坊在陽光下巍然屹立。
圖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舊址內的“血”字形造型的受降紀念坊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的一間辦公室里,一本題為“正義之劍——蘇聯援華航空隊抗戰史實陳列”的效果圖冊擺在桌面上。
“這個專題展將分為蘇聯援華、山河破碎、并肩作戰、英雄不朽4個篇章,即將在飛虎隊紀念館進行布展。”館長吳建宏指著效果圖冊介紹。
圖為“正義之劍——蘇聯援華航空隊抗戰史實陳列”效果圖
芷江,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受降地。也是美國援華“飛虎隊”大本營之一,其輝煌的戰史廣為傳頌。但鮮為人知的是,早在美國援華“飛虎隊”來華前,蘇聯援華航空隊就參加了中國的抗戰,在芷江駐扎了一個航空大隊,與中國軍民并肩作戰,鷹擊長空,戰果累累。
當天,在芷江,記者看原始視頻、查歷史檔案,訪文史專家和抗戰老兵,了解蘇聯援華航空隊芷江抗戰的史實。
從蘇聯飛來的“天兵”
1938年,中國全面抗戰進入第二年,作為前線機場的芷江機場修建到了掃尾階段。
圖為停在芷江機場的蘇聯航空隊的飛機
由于前方戰事趨緊,國民政府航委會航空第二修理廠、航空第九總站、第二油彈庫等機構從武漢陸續進駐芷江。
這年10月初的一天拂曉,晨曦初露。航空第九總站值班參謀將站長胡一之從睡夢中叫醒,告知國民政府航委會主任周至柔打來電話找他。
這么早打電話,胡一之感到事情緊急,穿著短褲就往值班室跑去。
“為加強對長沙、南昌等城市的防衛,今天蘇聯援華航空隊有21架飛機進駐芷江機場,你要確保飛機安全降落。”周至柔在電話那頭下達命令。
圖為當時的芷江機場
“主任,您是不是搞錯了,機場剛修好跑道,機坪及其他設施正在掃尾,要降落這么多飛機,安全沒有保障啊!”機場沒有竣工就要降落飛機,從事多年場站工作的胡一之聞所未聞,懷疑自己聽錯了。
“有了跑道就能起降飛機,非常時期,你抓緊準備,出了問題軍法從事!”周至柔語氣十分嚴厲,沒等胡一之說話就把電話掛了。
突如其來的消息讓胡一之喜憂參半。高興的是,由蘇聯空軍抽調人員和裝備組成5個航空大隊來華參戰,無疑是“雪中送炭”。此前中國空軍飛機在1937年的“淞滬會戰”后期幾乎拼光,急需補充。新修的機場將迎來首批“戰鷹”,湘西的藍天有了一支抗擊日寇的“天兵”。憂慮的是,機場還未竣工,萬一出事,自己腦袋不保。
此時,胡一之睡意全無,連忙找來機場負責設計、施工的工程師林澤群,了解機場跑道質量沒有問題后,又帶領場站人員將跑道上的雜物清掃干凈。一切準備妥當,他才稍稍松了一口氣。
下午5時許,從正北面西晃山方向傳來飛機馬達的轟隆聲,不一會兒,21架成7個品字形隊形的蘇制N-15、N-16戰機飛抵芷江縣城上空,飛機巨大的轟鳴聲似一陣陣驚雷,震撼著這座沉靜的千年古城。
頓時,古城沸騰。百姓紛紛擁上街頭,翹首昂望遠方飛來的“戰鷹”。一架架銀灰色戰機如同一群高高翱翔的雄鷹,在縣城上空繞城飛行一圈,向古城人民致意,然后依次由南向北徐徐降落。
這支代號“正義之劍”的蘇聯援華航空隊,在隊長伊凡諾夫斯基率領下,從蘇聯阿拉木圖起飛后,沿著一條缺乏機場和導航設施的航線飛往中國,經伊寧、迪化(今烏魯木齊)、哈密到達蘭州,在蘭州進行檢修和加油后,匆匆直飛芷江。
該圖為當時蘇聯援華航空隊駐地“環球大旅社”地段
芷江縣城南端體育場旁的“環球大旅社”,是蘇聯援華航空隊的駐地。當晚,駐芷江的國民黨憲兵司令官谷正倫中將、第六戰區司令部陳步云中將等軍政要員在這里舉行酒會,歡迎蘇聯援華航空隊的到來。
戰爭年代是異常忙碌的,時間如同一根緊繃的弦,沒留給人半點松弛和喘息的機會。蘇聯援華航空隊到達芷江第二天,就開始進行熟悉地物、掌握航線、適應空域等戰前強化訓練。
半個月后,蘇聯援華航空隊便熟悉掌握了芷江西北高峻、東南凹陷的山間盆地特殊地貌,以及具有明顯參照特征的天雷山、西晃山、明山及鄰近的雪峰山、沅水等地物標志。航空第九總站、航空第二修理廠、第二油彈庫也抓緊為蘇聯飛行員參戰做好機場氣象、通訊、導航、油彈等各項準備。
芷江機場,這一處后方機場,在尚未竣工的情況下,提前進入了臨戰狀態。
空中勇士大顯神威
進駐芷江一個月后,蘇聯援華航空隊便迎來了首戰。
圖為蘇聯援華航空隊隊員在做起飛前的準備
1938年11月8日中午,芷江防空指揮部接到情報,說日本海軍第12航空隊一批轟炸機沿洞庭湖、經常德朝芷江方向飛來,企圖轟炸芷江機場。
霎時,芷江縣城內外響起一陣陣空襲警報聲。蘇聯援華航空隊隊長伊凡諾夫斯基率6架戰機騰空而起,直沖云霄,鉆入高空的云層里隱蔽待戰。
半小時后,18架日本93式轟炸機像一群聒噪的黑烏鴉,緊貼著芷江北部明山山頂超低空飛來,機身上血紅的太陽旗標記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刺眼,飛機馬達轟鳴聲如鬼叫狼嚎,一過明山便迅速爬高,直撲芷江機場。
圖為蘇聯援華航空隊從芷江機場升空作戰
此時,升入高空的6架蘇聯戰機鉆出云層,如猛虎下山般向日機俯沖下來。成品字形隊形的日機倉促應戰,用機槍構成嚴密火網,企圖阻止蘇聯“戰鷹”的攻擊。
蘇聯援華航空隊戰機充分利用自己高速、靈活的性能和嫻熟的戰斗技巧,在敵機群中橫沖直撞,攪得敵機亂成一團,然后捕捉戰機,緊緊咬住敵機發起近距離攻擊。天空中火光閃射,噠噠的機槍聲響成一片。
“日機完蛋了!日機完蛋了!”地面突然有人大聲呼叫起來。原來躲在防空洞里的人們紛紛跑了出來,顧不得漫天紛飛的彈片和敵機掃射的危險,觀看日本“飛魔”受懲的壯觀一幕,一架日機尾部拖著濃濃黑煙,像斷線的風箏一樣搖搖晃晃直往下竄,墜落在城東北10余公里的艾頭坪鄉唐家橋村的稻田里。
人們剛轉過臉來,又見3架蘇聯戰鷹從頭頂一掠而過,朝著第二編隊的2架日機猛沖過去,一陣噠噠的機槍聲響過,又一架日機尾冒紅光,墜落在麻陽高村鎮。
遭到突然襲擊的日本轟炸機群失魂落魄,驚慌失措地將攜帶的炸彈胡亂扔下去,然后各自慌忙逃命。蘇聯飛行員豈肯放過這一殲敵良機,3架蘇聯N-16戰機加速緊追上去,一起咬住一架日機開火,將日機被打得凌空開花。
這次空戰,蘇機6架對日機18架,擊落日機3架,9名侵略者喪命。以少勝多,“正義之劍”大顯神威。
蘇聯援華航空隊首戰告捷,極大地鼓舞了芷江軍民的士氣。當天,芷江縣城召開盛大祝捷會,各界人士紛紛送去慰問品,慰勞奮勇殺敵的空中勇士。
圖為蘇聯援華航空隊飛行員在作戰中英姿
蘇聯援華航空隊芷江首戰,《申報》曾報道:“八日,日機18架經岳州襲于芷江,被擊落3架,一落唐家橋,一落麻陽高村……飛行員悉數斃命。”
蘇聯援華航空隊在芷江期間,除在芷江基地上空痛殲來犯日機外,還全力配合前方中國地面部隊作戰。據《芷江縣志》記載,駐芷江蘇聯航空志愿隊曾參加武漢、南昌、廣州等保衛戰,多次襲擊日軍機場、碼頭和陣地,重創日軍。
異國勇士活潑快樂
蘇聯援華航空隊隊員在空中是勇士,在地面卻是一群活潑快樂的年輕人。
“穿著簡樸,待人和藹。”曾在芷江機場參加抗戰的數名老兵回憶蘇聯飛行員戰斗之余的故事。
每天清晨6時,他們準時起床,沿公路往4公里外的七里橋等處作長距離跑步鍛煉。晚飯后,年輕飛行員們脫光上衣,在操坪里踢足球。
圖為蘇聯援華航空隊部分隊員在芷江的合影
遇上陰雨天,偶爾也看到他們遛遛街、逛逛商店。有時出于獵奇,他們也買一點土特產品。一次,一位蘇聯飛行員買了把銅制的水煙袋,學著抽煙,由于沒掌握好吸吮技術,結果把銅管中帶有煙味的水吸進喉中,嗆得直流眼淚,惹得同伴和周圍群眾哄堂大笑。
飛行員們對芷江本地產的小鞭炮很感興趣。1939年春節時,他們買來一封封小鞭炮邊走邊燃放,或送給跟隨的小孩燃放,玩得十分開心。當地舞龍隊到其住所門前舞龍耍獅,他們高興得手舞足蹈,小鞭炮一封接一封放個不停,為舞龍隊員鼓勁助興。
圖為芷江縣城?水河
駐地旁有一條河,也是飛行員們愛去的地方。盛夏,每當征戰歸來或踢完足球后,他們三五成群在清澈見底的河水中追逐戲耍,盡情享受大自然賜予的清爽。
蘇聯航空志愿隊來自有建制的正規蘇軍,作戰勇敢,且紀律嚴明,在芷江期間,從未涉足茶樓酒館、舞廳戲院,甚至向中方要求降低生活標準。
1941年初,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局吃緊,蘇聯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5個蘇聯援華航空大隊奉命陸續回國,駐扎在芷江機場的蘇聯援華航空大隊也于當年2月撤離了芷江。
不朽功勛永遠銘記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艱難時刻,蘇聯援華航空隊在南京、武漢、重慶等地‘鷹擊長空’、阻擊日寇,許多飛行員獻出寶貴生命。”今年5月7日,在赴莫斯科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之際,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指出。
據史料記載,1937年7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面對日軍狂轟濫炸,妄圖“以炸迫降”,2000多名蘇聯飛行員參加了蘇聯援華航空隊,在多地同中國軍民并肩作戰,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其中200多人在中國戰場英勇犧牲。
圖為蘇聯援華參戰的N-15戰斗機,是首款蘇聯自行設計制造的雙翼軍用飛機
1938年12月,駕機從芷江機場起飛的4名蘇聯援華航空隊飛行員在遠程作戰中,遭到日機突襲,英勇奮戰,血染長空。
在芷江,在中國,美國陳納德將軍和他的“飛虎隊”聲名赫赫,而蘇聯援華航空隊卻鮮為人知,這其中隱藏著怎樣的內幕呢?
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解釋,由于當時蘇日間并未宣戰,蘇聯擔心引發與日本的軍事沖突,因此不愿意公開介入中國抗戰。根據蘇聯政府的要求,中國政府對蘇聯援華航空隊也予以保密,不對外公開報道。
圖為“正義之劍——蘇聯援華航空隊抗戰史實陳列”效果圖(以上照片均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提供)
“不朽功勛,永遠銘記。”吳建宏告訴記者,蘇聯援華航空隊抗戰史實陳列,將以芷江抗戰空軍基地的歷史地緣為紐帶,旨在填補抗戰空中戰場的歷史敘事空白,通過系統梳理蘇聯援華航空隊相關珍貴史料,以原始視頻、實物、圖片、文獻等與多媒體結合的形式,再現這支“正義之劍”的跨國壯舉,展現兩國人民并肩捍衛人類正義的歷史場景,傳承以鮮血鑄就的深厚友誼。
來源 | 懷化新聞網 / 掌上懷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