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上將許世友,建國前最大的功勞在山東。他從抗戰開始,在山東境內帶兵十余年,堪稱三野體系軍功最高的將領之一,特別在山東根據地幾乎沒有出其右者。
可嚴格來說,三野大軍1949年重新整編、確立番號后,許世友甚至沒有納入三野的4個兵團序列:第7兵團司令員是許世友的老部下王建安、第8兵團由陳士榘擔任司令員、第9兵團宋時輪執掌、第10兵團司令員為葉飛。
戰功赫赫的老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怎么沒當上三野正式的兵團司令呢?一方面是許世友患有腿疾、行動不便,49年渡江追殲有困難;另一方面,也是軍委和野司的整體用人考慮。沒當上三野的兵團司令也不要緊,按照許世友在山東的功勞和威望,留在山東軍區總該當“一把手”了吧?
1947年夏季華野分兵后,許世友成為內線兵團司令員,保衛大本營貢獻巨大。如果沒有許世友沉著指揮守好了山東根據地,華野很難轉入接下來的大反攻階段、并集中全力發動淮海戰役。有這個大功,許世友在山東的威望進一步提高,48年9月更是親自帶兵解放了山東首府濟南。所以三野主力準備渡江戰役,許世友既然沒去,留在山東當軍區司令似乎是板上釘釘。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許世友1949年3月僅被任命為山東軍區副司令員,給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將軍當副手,這是怎么回事?
因為這名老將,許世友再厲害也沒法叫板,此人只要在山東工作,許世友的職務排位肯定在他后面,跟實際的戰功戰績沒多少關系。許世友無法超越的老將軍,就是張云逸。
張云逸很低調,但解放戰爭中,他其實一直是華野體系的重要領導之一,擔任過華東軍區副司令員。1949年3月重建山東軍區時,他成為當仁不讓的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當副手。許上將雖曾執掌過山東兵團,但對組織的這一安排也毫無異議。
對比起張云逸和許世友,前者有一項關鍵資歷,是許世友無論如何都追不上的,就是“建軍貢獻”。紅軍時許世友職務很高,在四方面軍擔任過紅四軍軍長,手上兵力1萬余人,是妥妥的紅軍主力部隊。但四方面軍也好、紅四軍也罷,隊伍實力再強也不是許世友建的。他雖出身鄂豫皖,卻是一步步發展成為重要軍事指揮員,起初在鄂豫皖沒有什么“原始股”。
張云逸就不一樣了,他在紅軍初期領導了百色起義,創建紅七軍。紅七軍后來被帶到江西,成為紅一方面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像李天佑、韋國清等開國上將,都是百色起義出來的,視張云逸為老首長。這種建軍貢獻,含金量太高了,一旦建軍貢獻有缺失,再怎么能打的將軍,在歷史地位方面也很難比肩張云逸。
所以許世友對張老就很服氣,心甘情愿在山東軍區接受張云逸的領導。不過這種情況也沒持續多久,由于四野大軍準備進攻廣西,需要在當地有威望的將軍壓陣,張云逸便在49年9月被軍委點將,調到廣西主持大局。這樣一來,山東方面再沒人能蓋過許世友了,他被提升為山東軍區司令員,1955年又成為新組建的南京軍區首任司令員。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